智能科技之适老专题(二):心电血氧读不懂,功能强大不实用……可穿戴设备如何守护老年人的健康( 二 )

而在一款名为“爱牵挂”的老人智能手表评论区 , 有消费者这样评价道:“不得不吐槽一下 , 从收到这块手表开始 , 几乎每项操作都要卡壳 , 所有的设置都不人性化 , 特别艰涩不好操作 。 为了这块表 , 要专门下载一个App , 关注公众号 , 设了亲情号还不行 , App需要设置一样的亲情号码 , 两边还得手动同步 , 各种作用不能整合 , 特别麻烦 。 给老人定位 , 买个定位器比这好用多了 。 ”
在另一款老人智能手表评论区 , 有消费者称 , 该产品定位不是太准 , 有时候会差出一条街 , 且需要五分钟左右才能重新定位一次 , 每次定位大概要半分钟到一分钟 。 “并不像手机导航定位那样跟着人的移动而移动 , 是一个大点一个大点地跳 。 来电声音不是特别大 , 老人要把手举到头边才能听清 。 ”
设计有待改进
近年来 ,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 数据显示 , 2016-202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7.8% , 其中 , 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632.2亿元 , 同比增长21% 。
然而 , 就像上文中消费者反馈的那样 , 不少可穿戴设备的操作流程复杂 , 直接劝退了中老年人 , 本来就是为了监测老人健康指标的产品 , 却让老人们被层层程序卡在门外 。
雪扬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市面上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用户群体均以年轻人为主 , 较少企业专注于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可穿戴设备 , 目前较为主流的可穿戴设备主要以监测体征数据为主 , 但专业性较强 , 与老年人的知识水平与使用习惯相悖 。 例如心电、血氧等数据的监测结果很难被老年人读懂 , 知晓自己的健康应该如何管理 。
那么 , 如何改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 , 才能让这些产品真正在健康方面起到守护作用呢?
Vivo软件战略总监曹宇琼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未来vivo移动终端将持续在屏幕显示、音频控制、屏幕触控交互、语音交互、远程辅助、应急应用六个方面投入信息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 , 为进一步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而努力 。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 , 连接App才能使用这一点需要改进 , 老年人对App使用不适应 , 这个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 如果能绑定微信这样常用的产品 , 可能会好一点 。
而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 , 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 , 多以预警为主 , 却缺少防护型的设备 , 比如防摔倒的安全气囊 , 就算有 , 防护率也并不高 。 健康方面马虎不得 , 厂商们应该加大这块的研发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石飞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