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冰心奶奶是什么关系( 四 )


在这样一种牢不可破、真挚热切的友谊的支持下 , 二人相互理解 , 相互支持 , 发表了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 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唤醒青年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
冰心写给巴金的信
两人一南一北 , 遥相呼应 , 成为上世纪我国文坛的中流砥柱 。
他们的身姿已然衰老 , 时光并没有优待他们 , 但二人的精神却时刻奋战在时代的前沿 , 为无数人遮风挡雨 , 指明了方向 。
巴金晚年患的是帕金森氏症 , 是令人无奈而倍感痛苦的病症 。
曾经多少回 , 巴金被疾病折磨得想搁笔了 , 可又想到冰心大姊仍然拿着笔杆在写作 , 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 , 又拿起笔来了” 。
巴金夸赞冰心道:“许多人战战兢兢抱头摇尾的时候 , 您挺胸直立 , 这样的英雄气概 , 我大概永远忘记不了!我每次都想 , 有您这样一位大姊 , 是我的幸运 。”
后来在为《冰心传》写序的时候 , 巴金写道:“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 , 而您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
冰心书信
而这位大姐也没有把巴金当成外人 , 在别人小心翼翼供着巴金不敢让他多动笔的时候 , 冰心写信说道:
“北京166中的前身是我母校 , 九四年是他们一百三十周年 , 要你题词 , 托我转上 , 请你无论如何说一句话 , 替我转答就可以 。”
要知道当时巴金已然把题词、开会之类的事情列为禁绝 。
可面对冰心大姊 , 巴金二话不说拿起了笔 , 认真完成了任务 , 甚至还回信写了检讨:“很想多写几个字 , 手指动不了 , 请原谅 , 写不下去了 。”
没有客套 , 没有推辞 , 彼此了解对方的难处 , 也愿意克服自己的困难帮助对方 。
这份友情早已得到了升华 , 两人俨然已经把对方看成了“一家人” 。
晚年的冰心
冰心把巴金的来信 , 全都珍藏在一个深蓝色的铁盒子里 , 准备以后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
这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 也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材料 。
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 是呼吁建造中国现代文学馆 。
那时国家百废待兴 , 经济困难 , 他和冰心便亲自筹集资金为文学馆的兴建添砖加瓦 。
为了减少经费支出 , 冰心还将自己一生收藏的字画尽数捐给了文学馆 。
周立民曾这么评价过他们的关系:“他们的友谊超出了个人情感 , 有着更为高尚的内涵:携手共进、坚守良知的品质 , 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 以及无比高贵的品格 。”
晚年的巴金功成名就 , 可这也招致了许多烦恼 , 他说自己已将名利之事看得很淡 , 有时甚至感到厌恶 。
1990年巴金接受采访
他感到十分困扰 , 多次和冰心说:“现在想的只是把一点真挚的感情留在人间 , 因此还想多写点随想 。”
这也是巴金晚年文学创作的又一个巅峰——《随想录》的诞生原因 。
冰心闻言 , 对此表示认同 , 同时给巴金送去了放大镜 , 以及一个方便看书的“小书架” , 以支持他创作 。
在与冰心大姊的交流中 , 1986年 , 巴金终于完成了五卷的《随想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