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病毒 , 如果出现几百种变体 , 其中一些具有优势的变体 , 在传播一段时间后 , 会演化出几百种变体 。 病毒流行的每个时期 , 都会有优势群体出现 , 但并非所有变体都会留存下来 , 它们大部分会被淘汰 , 曾经的优势株 , 也可能被后起之秀取代 。 ”孙亚民说 。
正如孙亚民所说 , 新冠的“进化树”已经以这种奇妙的方式生长了近两年 。
新冠首次发生关键变异D614G是在2020年1月底2月初 。 位于刺突蛋白的这个变异位点 , 让病毒更易附着于人体细胞 , 增强了变体的传染性 。 之后 , 从欧洲到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经过4个月传播 , 这个变体取代了之前的新冠病毒 , 成为主要流行的强势变异株 。
到了2020年9月 , 一种新的新冠变异株在英国出现 , 两个月后 , 科学家们开始在新增感染者身上反复分离出这一变体 。 12月18日 , 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阿尔法 。 此后 , 又接连出现了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以及奥密克戎(Omicron) 。
我们固然能用单个的毒株来讲述新冠病毒的变异故事 。 这些在人类世界掀起风浪的小小颗粒 , 总是显得面目不清、行踪诡异又来势汹汹 , 让人神经绷紧 。 但在自然界 , 病毒变异就如人类的呼吸、进食一般 , 是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 。
“你可以想象一下 , 你要用最快速度不断手抄30000个不同的字母 , 这时你就会发现 , 誊抄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错误 。 不断地重写 , 也就会不断地出错 , 这就是新冠病毒变异的原理 。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病毒学教授大卫·马修斯说 。
作为最大最复杂的RNA病毒 , 冠状病毒可拥有长达32000个核苷酸组成的基因组 , 新冠的核苷酸将近30000个 。 世卫组织对新冠的评估分类中 , 将评估对象定义为“变异株”(Variant) , 事实上 , 只要一个核苷酸发生变异 , 就形成一个新的变异株(Variant) 。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专家蒋荣猛解释 , 新冠病毒是极其简单的生物体 , 外层的蛋白包括着内部的遗传物质 , 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繁殖 。 相比DNA病毒具有复杂、紧密、稳定结构的双螺旋结构基因组 , 新冠的基因组为单链RNA , 非常简单 , 在复制过程中也更容易出错 。 除了先天特点导致的自发变异 , 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 如温度气候的变化、宿主的免疫、药物的攻击等等 , 也会让病毒不得不通过变异来适应环境 。 病毒变异永远处于进行时态 , 即便在同一名患者体内 , 不同时间段分离出的病毒样本 , 也可能有着不同的基因组 。
新冠如此 , 其他的病毒亦然 , 甚至会有更加成熟和庞大的“家谱” 。
蒋荣猛以流感病毒举例:根据核蛋白的差异 ,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基因型(genotype) , 其中较常在人类社会流行的是甲流与乙流 , 研究也多聚焦于此;基因型之下 , 甲流依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蛋白的不同 , 还可分出不同的亚型(subtype) , 这就是经常被提及的H1N1、H3N2等叫法的由来;乙流不做亚型分型 , 但可分为不同的谱系(Lineage) , 如Yamagata、Victoria等等 。 流感变异的速度远甚新冠 , 每年流行的变异株也不尽相同 , 每年秋冬季 , 疾控部门呼吁市民接种的流感疫苗 , 其中的成分也都要根据专家的最新预判进行调整 。
若和流感相比 , 新冠的变异程度 , 似乎远不及前者 。
“如果按照常规基因型分类 , 即便是(在刺突蛋白上)拥有30多个突变位点的奥密克戎 , 和现有变异株仍属于同一个基因型、或者说亚型 , 没有分化为独立基因型 。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说 。 马修斯也表示 , 虽然对奥密克戎还有待了解 , 但他并不认为新冠病毒现阶段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