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artner发布的《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中 , “AI工程化”毫无意外地被列为了2021年九大重要战略科技趋势之一 。 半个世纪以来 , AI技术从概念性地提出到蜻蜓点水般在千行百业中应用 , 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 。 但谈及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 “工程化”仍是绕不过的一项关键难题 。
在今年10月举办的云栖大会上 , “阿里灵杰”横空出世 , 犹如石投静水 , 激起千层涟漪 , 引发了行业内外的热议 。 12月3日 , “阿里灵杰AI工程化峰会暨英特尔创新大师杯颁奖典礼”于线上成功举办 。 在本次峰会上 , 阿里云面向开发者聚焦阿里灵杰平台层的能力 , 从多维角度进行了深度解析 。
AI开发者的奇幻漂流:人工智能下半场 , 来自开发者的呼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计算平台事业部负责人、达摩院AI平台负责人贾扬清为参会者讲述了他作为一个AI开发者在人工智能技术起起伏伏发展历程中的所闻、所感与所想 。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中 , 我们见证了大自然的波澜壮阔与信仰的力量;而在贾扬清的描述中 , 我们领略到一个AI老兵 , 虽不那么“奇幻” , 但足够精彩的开发故事 。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计算平台负责人、达摩院AI平台负责人贾扬清
在人工智能上半场中 , AI开发者其实更多的扮演了一个拓荒者的角色 , 他们身兼数职的同时不断尝试将AI算法与应用逐渐落地下去 。 从算法研究员到软件工程师 , 从数据工程师再到系统工程师 , AI老兵们不断重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通过人拉肩扛的方式试图解决AI落地过程中产生的全链路问题 。
但是 , 在如今这个时代 , 这样的方式还是否适用?
答案是否定的 。
在AI应用愈发复杂的大趋势下 , 今天的开发者需要应对来自数据、软件、模型三方面的挑战 。 数据层面 , 需要解决从模型标注到AI应用数据回流全周期的数据问题;软件层面 , 依然还有很多AI框架在不断重复着设计语言、搭建开发环境等基础性工作;模型层面 , 无论是学术界的modelhub、工业界提供的各类AI服务、亦或是开发者本身拥有的各类模型 , 都会面临部署、连接以及结合应用的功能实现问题 。 因此 , AI开发者迫切地需要一个统一的空间来拉通算法迭代、数据管理、模型训练以及项目上线 , 以便更好地管理资源 , 实现更加高效地开发 。
面对这些痛点 , 当下开发者与企业在推动AI项目落地中对于平台的需求也逐渐明了:
- 最底层基于云的基础设施有更灵活弹性的资源调配能力
- 大数据与AI平台相互鱼水交融 , 有机结合的能力
- 在开发层面完成对AI开发者开发效率的提升
- 在工程平台上完成对AI算法的创新
目前为止 , 阿里灵杰围绕AI开发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需求 , 提供一系列拳头产品和方案 , 开发者可以按需取用 。 包括大数据+AI平台类产品(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实时数仓Hologres、大数据开发治理平台DataWorks、开源大数据平台EMR、实时计算Flink版、数据检索分析Elasticsearch , 数据湖构建DLF、机器学习平台PAI) , AI开放服务类产品(视觉智能、智能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增长等领域丰富的AI原子能力) , 以及丰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城市大脑、工业大脑、AIEarth、数字人等) 。
在大数据+AI平台层 , 据阿里云机器学习PAI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技术负责人林伟介绍 , 阿里灵杰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人工智能三要素 , 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