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产生愧疚的表情 。
由于没有人能够开导孩子 , 孩子内心的压抑情绪 , 身上背负的压力无从释放 , 最终 , 孩子可能走向叛逆 , 出现一些叛逆的行为 , 比如说打架、离家出走;更加极端的情况是抑郁症、自杀 。
【“我的辛苦都是为了你”,利用“负罪感”管教孩子,只会得不偿失】3、家庭关系不和
这句话表明了父母的一种错误心理 , 父母的付出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期待回报的行为 , 其实 , 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道德绑架"行为 。
这也是父母的无能表现 , 父母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 逼着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没能完成的梦想 。
但是 , 孩子的人生就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 父母的人生就是父母自己的人生 , 父母的付出应该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 孩子也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付出这么多 。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 , 亲子关系是不和的 , 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 最终有很少几率能够成功 。
文章图片
激励孩子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在习惯养成中 , 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 , 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相反 , 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 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
这就提醒父母 , 比起一味地卖惨 ,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东西 。
那么 , 父母如何激励孩子呢?
1、理解孩子的想法
首先 , 父母应该有同理心 ,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 , 试着去理解孩子的
想法 。 "我的辛苦都是为了你" , 这句话其实只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 根本没有顾及到孩子 。
有时候 , 父母这么努力 , 却只能换来孩子的不听话 , 这只能说明 , 父母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孩子想要的方向 。 父母为了孩子非常劳累地工作 , 但是孩子内心更加期盼父母的陪伴 。
其实 , 父母的劳累 , 孩子都能看在眼里 。 关键是父母要清楚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 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基础上 , 给予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
文章图片
2、良好的沟通环境
如何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呢?答案就是沟通了 。 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 不仅会
让父母明白孩子的想法 , 孩子也能够理解父母的想法 。 如果亲子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基础 , 那么双发将终日处于剑拔弩张、气氛压抑的状态 。
父母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 让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 在沟通过程中 , 父母清楚孩子的需求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 并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 ,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
内疚感不是动力 , 爱和理解才是动力 。 双方相互理解 , 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
3、尊重孩子
除了理解父母的想法以及经常性的沟通 , 父母还应该尊重孩子、鼓励孩子 ,
并且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感 。 信任感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 , 还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以及成就感 。
比起卖惨 , 一味地给孩子施加负面的压力 , 不如鼓励孩子 , 让孩子勇于挑战自我 。 这种情况下 , 孩子不是被父母推着往前走 , 而是自己主动往前走 。 主动往前走 , 孩子才会走得更远 。
最后分享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的一小段 , 与所有父母共勉:
你的孩子 ,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
却非因你而来 ,
- 大家看我的眼尾角天生就有那个往上翘的弧线 眼睛长撅眼初期的图片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每年立秋之后鼻子过敏就犯了不断打喷嚏 我的鼻子过敏怎么办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