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某事英语 如何处理应对英文( 四 )


十年沉浮 还是告别
“我还是选择了告别 。”在朋友圈中,卢颖发布了这条消息 。
在上海停留十年的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
时间倒退回十年前,她背着行囊,来到上海上大学,自卑,胆怯,这是卢颖在日记中记下的词语 。
5月30日,她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上海滩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都有一种优越感,这是个比较繁华的城市,我也感觉到了压力 。”
四年的大学生活,培养了卢颖的自信,她密集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努力读书,为考出好成绩而早早去图书馆占位 。“当我和朋友们走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时,我就会想,有一天我要留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她肯定的是,只要留下来,就能找到梦想 。
她曾想过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公务员,就在此时,卢颖感受到了一次冲击:“同宿舍的室友那会已经开始在上海实习,回来后和我说她的生活特别有意思,和我讲她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以及如何处理公司材料,如何熟练运用outlook软件等等,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卢颖也想体验这样的生活,她也想留在上海 。
毕业后,她如愿以偿留了下来,进了一家小家电行业的外企公司 。很快,挑战来了 。由于是外企,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卢颖的英文水平并不能跟上日常的工作处理节奏:“我自己的英语不是特别好,公司会用到很专业的英文缩写,我不是很适应,刚进职场比较自卑胆怯迷茫,但令我感动的一点是,公司的上海同事对我很包容,给了我很多帮助,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成长,我在职场上就比较能轻松应对英文事宜了 。”
职场的历练让卢颖开始愈发成熟,她开始逐渐抛弃大学时的学生思维,转而用职场人的思维去处理事情,面对同事,面对客户,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她开始摸索出一些行业运作规律 。
在卢颖的备忘录中,她用“闯关”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职场发展道路,四年过去,她从一名职场萌新,终于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职场老人 。
她开始熟谙行业运作的规律:“比如说电商,整体生意怎么运转,可能对我来说,要去考察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用户心理,想一想有没有必要去开发这个产品,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中,怎么去调整它,规划它后期上市销售以及推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正当一切看似都不错的时候,疫情来了,卢颖所在的企业上下游迎来了考验 。她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现在的情况不是特别好,原材料上涨,工厂产能受限,供应商比较对我们来说条件越提越苛刻,价钱上去了,产能又没跟上,对我们来说,供货方比较欠缺,下游销售也因为市场需求减少 。”
她叹了一口气:“现在生意不好做 。”
不好做的还有很多,直到卢颖被迫离职 。
提及上海,已经远在福建的卢颖,希望它早日康复:“上海对我来说,意味着碰到了一个有智慧的长者,充满智慧,又有经验,像朋友又像长辈一般带我走了一程,带我认知世界,了解社会,渐渐的,我和上海成了朋友 。换句话说,上海对我来说,前期是引导者,后期是相处比较融洽的朋友 。”
6月1号,她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回来上海的 。
“上海,再见 。”
“上海,再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