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焦虑之下,红人大V怎么看微博?( 二 )


文章图片

克劳锐指数研究院《2021五大平台粉丝分析研究报告》显示 , 微博生态优势近年不断凸显 , 粉丝量位居前列 。 微博粉丝量大于500W的头部账号 , 在Top10000账号中占比43% 。
KOL粉丝数和用户互动质量两方面优势驱动 , 最终使得创作者感受到用户互动意愿的激励 。 让创作者愿意高频分享、实时互动 , 因此 , 微博的发文频率远高于其他平台 。
曹增辉还介绍 , 微博上的创作者群体也在成长 , 1万粉丝以上创作者规模达135.5万 , 同比提升7% , 10万粉丝创作者规模达14.1万 , 提升19% , 100万粉丝创作者规模达2.1万 , 提升11% 。 腰部创作者群体扩充 , 带来了更大的增速 。
除了为腰部和头部的创作者们“锦上添花” , 吸引新人入驻平台也是微博发力的重点 。 中国的互联网存量之争从2019年就已开始 , 一个拥有上亿日活跃用户的平台 , 相比于新涌现的平台更容易有门槛高、新KOL增长疲软的沉疴 。 然而 , 微博因其社交优势 , 更容易构建全网的公共影响力 , 从而实现出圈 , 这无疑对创作者们极具吸引力 。
此外 , 在创作者变现方面 , 曹增辉介绍 , 微博上的创作者分别通过参与广告代言、广告共享计划、内容付费以及电商获得收益 。 过去一年 , 微博上基于创作者的广告代言收入流水是25亿 , 其中创作者获得收入16亿 , 同比增长了78% 。 广告之外 , 电商也是创作者变现的一个选项 。 双十一期间 , 微博小店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34% , 创作者人均订单量同比增长537% 。
在商业派单方面 , 微博将客户和KOL之间的路径打通 , 优化客户选择的同时 , 也让各个量级的KOL增加与客户之间的匹配机会 , 最终形成“得其所哉”的双赢局面 。 整个体系可以看做以客户提出需求为开端 , KOL承接需求后 , 微博将针对内容和互动进行账号价值的评定和反馈 , 不断沉淀出对账号的客观评价 , 同时也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输送给负责派单的“微任务” , 微任务继而根据账号可量化的指标 , 匹配到客户的需求 , 从而在KOL和客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
微博今年通过专注社交提升 , 加强对内容创作者的运营扶持和商业引导 , 鼓励创作者积极输出观点 , 降低创作者商业变现的难度 。 提升创作者影响力的同时 , 也为微博注入更多新力量 。
创作焦虑之下,红人大V怎么看微博?
文章图片

微博从2009年建立 , 已经走过探索期 , 形成了自身的壁垒 。 与此同时 , 其他平台也在迎头赶上 , 如以种草+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娱乐+电商的抖音、快手等 。
这些崛起中的新平台优势明显:小红书从一份分享购物攻略的PDF开始 , 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分享基因 , 拥有超3亿用户 , 其中 , 约40%用户来自北上广 , 女性用户和年龄小于34岁的用户均占90%以上;抖音、快手等平台 , 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 , 用户接受程度高 , 容易沉浸在内容之中 , 也让短视频信息流广告有了更多抵达用户的机会 。
相比于其他平台 , 微博的受众更广 , 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70% , 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人群占比59% , 还在呈现继续下探的趋势;内容更多元化 , 内容形式包括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 , 给了创作者更多自由 , 而微博的互动性和及时性 , 使得微博上KOL的的发文频率远高于其他平台 , KOL的高频分享有的放矢 。
微博从2009年上线已有12年 。 从满足人们对公众的好奇 , 到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刚需 , 如今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方面创造更多可能 , 主要体现在微博在各方面的垂类建设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