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第三代半导体,露笑科技能否笑到最后?( 二 )


如果说长丰县政府是露笑科技找的“金主” , 那么陈之战团队就是“灵魂” , 少了陈之战博士的技术 , 露笑科技的碳化硅衬底也就无从谈起 。
与长丰县政府的合作协议签订后 , 同年10月份露笑科技就与合肥北城资本和长丰四面体新材料科技中心又签署了《合资协议》 , 成立合肥露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
截至2021年12月 , 露笑科技在其中的占股比例为50.98% , 合肥北城占29.8% , 合肥产投占18.73% , 长丰四面体占11.76% 。 长丰四面体 , 就是陈之战博士的研发团队 。
根据露笑科技的披露 , 陈之战博士的研究团队基本上属于国内最早一批从事碳化硅晶体生长的研究团队 。 目前碳化硅市场主要是3大技术流派 , 一个是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陈小龙团队 , 2003年开始做碳化硅 , 之后加盟天科合达;第二个是山东大学徐现刚教授团队 , 目前在广州南砂;第三个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陈之战教授团队 , 陈博士最早接触碳化硅 , 2008年建立国内第一条2英寸中试线 , 2012年在世纪金光建立了4英寸中试线 。
那么露笑科技是如何吸引到陈之战的?从这一合作中露笑科技获得核心竞争力了吗?
露笑科技在监管回复函中透露 , 露笑科技在蓝宝石长晶炉和蓝宝石衬底方面有十多年产业经验 , 是国内蓝宝石设备、长晶及衬底加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 而蓝宝石从设备、工艺到衬底加工和碳化硅都有较强的共性 , 因此露笑科技在此基础之上 , 开发出的SiC长晶设备 , 并在2019年已经开始对外批量供货 。
除了设备 , 露笑科技也在2019年组件碳化硅晶体生长研发团队 , 开始碳化硅晶体生长的研究 。
看上去 , 从蓝宝石到SiC , 露笑科技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 。 不过产业专家却表示 , 设备本身制造不难 , 难点在于工艺的掌握及设计 。 目前科锐、天科合达、山东天岳都是自己制造设备 。 露笑科技核心的研发设计来自于中科钢研的团队 , 露笑科技根据中科钢研的研发、设计进行生产 。 简而言之 , 工艺环节还是掌握在中科钢研那边 。
这次和陈之战的合作也是这样 , 核心技术粘籽晶是陈之战提供的 , 除此之外的工作则算不上核心 , 在某采访中合肥露笑董事长程明指出 , 粘籽晶问题解决后 , 生产过程由电脑程序控制就好了 。 合肥工厂里面招的工人跟保安是同等资质 , 一样的工资要求 。
细品之下可以发现 , 露笑科技自身技术上的短板很难依靠和其他人的合作来弥补 。 那么一旦陈之战和露笑科技合作出现分歧 , 露笑科技这次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岂不是又会铩羽而归?
这个问题就要考虑露笑科技和陈之战能否实现深度绑定 。
2021年9月 , 露笑科技的员工持股计划中 , 陈之战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了占比最高的份额 。 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0元/股 , 持有人无需出资 , 分三期解锁 。 按照2021年12月3日收盘价17.31元计算 , 陈之战预计将获得100万份股票 , 价值1731万元 。
通过股权激励 , 露笑科技算是成功把陈之战拉上了自己这艘船 。
如果按照员工计划的考核方案 , 露笑科技在2021年碳化硅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2021、2022年不低于1亿元;2021-2023年不低于5亿元 。
虽然往往这类员工激励计划的销售目标不会定的太高 , 但是按照这个规模相比露笑科技每年平均30亿的营收来看着实略显“寒酸” 。 碳化硅业务能否帮助露笑科技实现更大的跨越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