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兴为什么暂停了? 北京科兴为什么暂停了( 三 )


4价和9价HPV苗是默沙东的拳头产品 , 2020年卖了39.4亿美元;赛诺菲的流感疫苗 , 2020年卖了30.4亿美元;葛兰素史克的重组带疱疫苗搞了十多年 , 2020年卖了27.1亿美元;辉瑞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历经千难万险 , 但2020年一年就收了58.5亿美元 , 撑起了公司16.9%的营收 。而这些营收和利润 , 又会被巨头们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研发中 。
如果说周期性行业的特性是“三年不开张 , 开张吃三年” , 那么疫苗行业简直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 , 没有九死一生的前置投入 , 不可能有业绩爆发的后置收益;没有充足的商业利润保障 , 巨大的投入就不可能持续 。这就是属于疫苗的辩证法 。
回过头来看待科兴业绩的爆发 , 实在算不上令人意外 , 它是疫苗行业特性导致的必然 。不理解这一点的人 , 既不了解疫苗行业的普遍状态 , 也不理解疫苗行业的辩证特性 。
所以 , 如果有机会去问齐长庆、汤飞凡、顾方舟这些老先生——给他们多一点钱搞研发、多一点钱建实验室、多一点钱买设备好不好?
你觉得老先生们会怎么回答呢?
【研发之辩】
媒体对于科兴有个普遍批评:研发投入低 。
这个批评的来源 , 在于2021年几大疫苗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 。康希诺(销售产品以新冠疫苗为主)为21.05% , 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分别为20.22%、21.77% , 智飞生物虽然只有2.66% , 但代理的默沙东4/9价HPV疫苗 , 贡献了全部产品货值的80% , 看起来情有可原 。
相比之下 , 科兴生物只有0.8% , 数字上确实一目了然 。
但这个比法 , 显然有个误区——科兴在2021年的研发占比较低 , 核心原因是科兴在2021年远高于同行的营收 。
如果跳出这种垂直的比法 , 站在绝对投入的层面 , 横向对比国内其他公司的研发投入 , 就会发现 , 智飞生物投了8.14亿元 , 康希诺为9.05亿元 , 科兴则为10.24亿元 。
答案不一样了 , 科兴的研发投入其实不仅不低 , 反而相对较高 。
所以只要切换一下视角便可发现 , 科兴的研发投入 , 是一个相对的低比例 , 却不是一个绝对的低投入 。
【北京科兴为什么暂停了? 北京科兴为什么暂停了】更何况 , 科兴在疫苗领域的研发投入 , 并非一年两年 。在它的新冠疫苗产品大批量供应的背后 , 是相对成熟的灭活疫苗技术作为支撑 , 但这是需要技术储备做基础的 。
2003年 , 中国爆发非典疫情 。开展对SARS灭活疫苗的研发 , 则开始于这一年的4月24日 , 在整合了国家科研力量后 , 科兴主导的研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 。
在经历了一个春夏的封控后 , 2003年的8月 , 中国内地实现非典患者清零 。非典的终结 , 至今仍是一个缺少定论的病毒传播学案例 。
此时 , 科兴的SARS灭活疫苗虽然经历了六个多月的高强度研发 , 但只完成了SARS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 仅仅行至半程 , 真正的告捷 , 还要等到科兴完成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实验 , 但那时已经是次年12月 。
▲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揭盲来源:科兴官网
在全球范围内 , 只有科兴完成了SARS疫苗的研究 , 这是疫苗企业的荣耀 。但商业层面的问题是 , 科兴几千万元的研发投入 , 既无必要 , 也无可能再转化成疫苗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