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快递单是自己弄吗 开网店快递单( 二 )


广告骚扰、电信诈骗……流出的快递面单号将用来干什么,让人不安 。而快递单号不仅涉及个人信息,购买商品类别泄露了用户的消费需求,不法分子紧盯母婴、美妆产品的消费群体,令人担忧 。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母婴类面单“转化率”高,说白了就是“好骗” 。
“隐形面单”不能根治快递信息泄露
2016年7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的一宗案件中,显示一名快递员工伙同他人,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7月左右,半年时间通过批量下载软件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10多万条 。
2019年10月,上海某物流公司发现有人在telegram上兜售其公司快递数据,公司员工试着向对方购买了36条数据,对比发现数据真实有效 。
一张快递面单包含用户绝大多数隐私信息,如何确保安全?
不久前,作为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特色活动,寄递行业网络安全峰会在快递物流企业集聚的上海市举行 。峰会上,德邦公司信息安全中心高级总监宋卓娅表示,当前不法分子在“暗网”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明码标价和叫卖,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千亿级,寄递行业是重灾区 。
菜鸟公司物流科技数字化业务总监曾碧晗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技术手段,将收件人真实手机号码转化为虚拟手机号码(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打印在面单上,以此来保护收件人的隐私安全 。”
中通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伏明明认为,面对这些安全挑战和风险,中通在探索“零信任”解决方案,即“持续验证,永不信任” 。
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快递面单信息泄露依然任重道远,用户的信息仍然在“裸奔” 。
一些快递企业也做出不少尝试,比如推出“隐形面单”,在快递面单上寄件人信息被编号替代 。但这只是“第一把锁”,快递行业中能进入系统的内部人士,照样可以获得用户信息 。事实上,大部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都发生在企业内部 。此前,某快递公司经内部调查发现,一线网点人员向同公司一名快递员出售客户个人信息长达2年,共计4000余条 。还有一家快递公司的多名客户接到诈骗电话,经公司调查,公司某员工在一个月内大批量查询客户记录高达2万余条,并多次利用他人账号查询信息 。
律师:快递员出售用户信息,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对于隐私泄露问题,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委、律师团团长彭震告诉采访人员,泄露、贩卖用户的快递信息,侵犯了用户/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及隐私权,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彭震表示,如果出售用户快递信息的是快递行业内部人士,如快递员、云仓管理员等,快递公司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对消费者应当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除上述责任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会承担刑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前款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按照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确定;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和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李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