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上教案学情分析 八角楼上教案( 三 )


(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标题,思考:杨之光爷爷为什么要给这幅画取名为“不灭的明灯” 。标题也是插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本解读则紧扣“灯”字,让学生去文本中找“灯”字以及含有“光亮”意思的词句,来点题 。此时,通过视频将文中重点词语的示意图串联,由插图展开,补充课外图片,加上语言渲染,以升华情感 。通过分层合作朗读,声音逐渐增高,情绪也更加激动饱满 。)
板块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发现,由观察插图转为观察字形,还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同时,引导他们多元识字,注重方法习得 。)
教学反思
《八角楼上》文章语言凝练,画面生动传神,图文彼此成就,互为经典 。在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梳理插图与文本的内在联系,合理有效地运用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借助插图理解课内容”成为本课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策略 。同时,“朗读”之于语文教学和二年级学生的重要性,使之成为本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策略 。基于教材和学情特点,本课教学围绕课后两道习题,通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和“朗读”共设计了四次图文对照的阅读教学 。
(1)有序观察,提升观察力
第一次图文对照:有序观察,提升观察力 。读文前,课前预习观察图片,让学生自主质疑,是一种开放式的无意观察模式,对于学生观察所得并没有过多要求,旨在培养观察插图和自主质疑的能力;初读后,转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旨在图文结合,从中提取浅层阅读信息 。朗读中,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让学生在头脑中将语言与插图画面统一起来,为后面的品“图”悟“文”夯实基础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插图,提升学生观察力 。
(2)以图解文,激发想象力
第二次图文对照:以图解文,激发想象力 。插图描绘和文本陈述的是同一个场景——毛主席工作的特写镜头 。从画面上看,停留在屋内一角,有留白 。从文本角度来看,描述的是毛主席工作时的一个场景,留有想象的空间 。教师要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留白部分,让图片和文字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本课共设计了两次看图想象,但也是所有不同的 。此环节设计“以图解文”的插图想象: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想象屋外场景,理解“寒冬腊月”与毛主席工作环境的艰苦;后面环节设计“以文哺图”的插图想象:旨在重点观察插图,定格毛主席沉思画面,联系课文上下文,想象毛主席沉思的内容,是课文理解的深度延展 。图文对照的阅读教学,在落实解决“学生对课后习题中加点词语理解”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
(3)借图传意,培养表达力
第三次图文对照:借图传意,培养表达力 。读文,以读促悟,设计学生自由读、边做动作边读、教师引读、分层朗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图,通过选词入图,聚焦插图细节,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读文、读图,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习得方法、转而应用 。课后习题一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红色宣讲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结合课文重点词语,以同桌互说互评的形式来落实 。当学生能说清插图所描绘的画面,那么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的 。搭建借助图片、选用词语和开头引语作为学习支架,降低了二年级学生口语表达的难度,培养学生表达力 。
(4)图文相击,培养思辨力
第四次图文对照:图文相击,培养思辨力 。通过观察插图标题,引导学生找“灯”寻“光亮”的词语,深入理解图文 。继而以情境视频轻拨慢点,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升华情感 。这里的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