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历史上十大著名饭局( 三 )


刘伶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烂醉如泥 。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捌制壶给我放在我身边 。”
说完,他就死了 。刘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将其安葬 。
三年过后,杜康来访刘伶 。刘伶的妻子问他有什么事,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酒还没有给钱 。
刘妻一听,火不知打哪里来:“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到家就死了 。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钱,我还找你要人呢!”
杜康说:“那不是死了,是醉了 。走走走,你快领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 。”他们来到酒池,翻开酒糟,刘伶果然面色红润 。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
只见刘伶打了个哈欠,口中又喃喃有声:“好酒啊,好酒!”
从此,杜康美酒醉刘伶传为历史佳话 。
到了东汉之年,三国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唱,其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亦成为中国文化的千古名句 。
6
最诗意的饭局——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出席人物:
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苏晋、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家焦遂
饭局始末:
虽说饮中八仙长安酒会没有详实的历史文献可准确求证,但有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佐证 。
说这一日,
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
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
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
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
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
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
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
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
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
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
7
最省心的饭局——杯酒释兵权
出席人物:
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等
饭局始末: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
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容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 。
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 。
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 。
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 。
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像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 。
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 。
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 。
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
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 。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
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 。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