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钻石产能占中国一半( 二 )


在这一背景下,邵家的产业得以发展壮大 。
2010年,邵增明与母亲李爱真出资设立力量钻石,专注于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邵增明任力量钻石董事长、总经理 。
邵增明
2017年4月,父亲邵大勇因病去世,将持有新源材料的股份转让给妻子李爱真、儿子邵增明和女儿邵慧丽 。
2017年,力量钻石从新源公司收购旗下金刚石微粉业务,将金刚石砂轮业务划分给邵慧丽经营 。
经过这番家族产业重组之后,力量钻石形成了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和培育钻石三大核心产品体系 。
据其招股书,从收入结构看,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的金刚石微粉与金刚石单晶占比最大,合计超过80%,而培育钻石收入占比仅15.72% 。
不过,到了2021年,培育钻石业务飞速发展 。
据其年报,2021年,力量钻石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03.50% 。单晶、微粉、培育钻石三大业务营收分别为1.37亿元、1.56亿元、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54.5%、428.1%,培育钻石业务实现放量 。
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变化为27.5%、31.3%、39.6% 。钻石业务已经成为力量钻石公司收入最大的来源 。
【人工钻石产能占中国一半】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64.07%,主要由毛利率较高的培育钻石业务占比提升带动;单晶、微粉、培育钻石业务毛利率分别57.93%、50.02%、81.38% 。
培育钻石市场快速崛起
随着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培育钻石在颜色、粒度、净度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几无二致,但同等粒度和品级培育钻石的市场价格仅为天然钻石市场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
培育钻石在实验室合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类似天然钻石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
培育钻石还能通过工艺控制合成出自然界中罕见的蓝色、粉色等彩色钻石 。相比于天然钻石,更易切割为不同形状,更能满足悦己需求的时尚度和个性化表达 。
一颗人造钻的制备耗时为10周左右,成品十分精致 。要想区分人造钻和天然钻,必须依赖高精度机器检测才能区分开来 。
因此,培育钻石相比天然钻石在成本、环保、款式和科技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
培育钻石处于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市场前景广阔 。
培育钻石下游需求持续高增,对高色、高净、大颗粒钻石毛坯需求量大 。2021年,力量钻石研发费用达2655万元,同比增长166.34%;实现从低品级小碎钻的零星生产到大颗粒高品级培育钻石批量供应 。
力量钻石现已掌握了包括原材料配方技术、新型密封传压介质制造技术、大腔体合成系列技术、高品级培育钻石合成技术、金刚石微粉制备技术等在内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全套核心技术 。
技术进步带动大颗粒培育钻石占比迅速提升 。
目前力量钻石已经批量化生产2-10克拉大颗粒高品级培育钻石,处于实验室技术研究阶段的大颗粒培育钻石已突破30克拉 。大颗粒技术突破后,产品价值快速提升 。
3克拉、4克拉、5克拉及以上大颗粒培育钻石产量、销量占比明显上升,2018-2020年3克拉以上培育钻石销售占比分别为0%、8.7%、28.3% 。
与培育钻石行业领先者相比,力量钻石还是新锐,设备产能基数小 。财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压机数目前为300台,比行业前三名还有点距离 。
培育钻石行业已经进入景气度高涨期,力量钻石预计将以培育钻石业务为后续发展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扩大产能 。
财通证券研究报告培育钻石详情行业对比
“钞能力”业绩 毛利率超行业遭质疑
不过,力量钻石的业绩也有争议之处 。此前,根据其招股书,最大供应商竟也是同行业竞争对手中南钻石 。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力量钻石的核心业务造成致命打击,不禁让人质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