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部分大学生“自我药疗” 专家:或致严重健康损害( 二 )


原来 , 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多种感冒药混合服用 , 且自行加大剂量 。 然而 , 生病前 , 小张因赶课题经常熬夜 , 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 中成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 , 过量服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 , 导致其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
一些对外宣称的“功能性”药品也是滥用的重灾区 。
20岁的杨小米是一所艺术类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 , 去年期末前一个月 , 她得知期末考核中形体占比较大 , 为了尽快减肥 , 她通过微商下单了两盒宣称“纯中药燃脂、不节食不运动不反弹”的“减肥糖果” 。
但服用后 , 她感到心跳加速、恶心想吐、口干舌燥 , 晚上还失眠 。 微商反馈“是正常反应 , 说明在燃脂” , 她便咬牙坚持 。
接下来5天 , 杨小米持续流虚汗、恶心想吐 。 她前往医院同时打电话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经检验 , 该“糖果”所含西布曲明剂量严重超标 , 对健康危害极大 。
2019年 ,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曾指出:用药错误是医疗卫生系统中损伤和可避免伤害的主要原因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 如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 都应想到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 但非专业人士常常难以自我判断 , 需要多咨询医生或药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汪震表示 。
专家建议加大用药安全宣传
最近 , 采访人员对50名湖北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结果显示 , 在身体不适时 , 只有28%的受访者会去医院诊治 , 48%的受访者会根据经验自行用药 , 还有24%的受访者选择“多喝热水 , 扛过去” 。
在汪震看来 , “自我药疗”背后的隐患 , 不得不防 。 他表示 , 当下常见这几种用药不当行为:相信所谓的祖传药方或是土方子 , 结果带来副作用 , 耽误治疗;感冒药联用不当 , 如将酚麻美敏片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使用;酒后吃药 , 比如头孢类药物、甲硝唑类药物 , “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多见 , 有的年轻人饮酒之后容易忘记这一常识 , 造成危险 。 ”
另外 , 出于赌气心理或身患抑郁症等 , 部分年轻人有意服用过量或有毒药物 。 汪震曾接诊过为情所困口服农药的女大学生 , “病情危重” 。
“应加大用药安全宣传力度 , 在使用药品时遵医嘱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 一些药品说明书字体较小 , 排版不利于阅读 , 也需改善 。 ”汪震建议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刘东建议 , 患者在就医时应带上所有正在使用的药品 , 询问药品使用方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 , 以便安全高效地处理病情 。
改善高校医疗环境同样刻不容缓 。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一些高校学生对校医院的平均满意度不高 , 影响因素主要在医师专业性、设备资源、接诊态度等方面 。
“其实我们也有难处 。 ”武汉一所“双一流”高校校医院主管护师认为 , 一些高校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 ,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很少 , 一些校医院在学校面临“被边缘化”趋势 , 导致医疗设施缺乏、部分医师专业水准有待提升 。
“高校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建立专业度较高、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十分必要 。 ”这名主管护师认为 , 要解决这些问题 , 需要地方政府、高校和校医院同心协力 。 比如 , 加快对高校医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改革 , 争取政府与社会对高校社区医院加大投资 , 让高校医院有能力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 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