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让卫星“会思考”( 二 )


例如 , 卫星进入太空 , 没有空气对流的真空环境对时间、空间方面的散热问题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 对此 , 时间上 , 华为云的云原生边缘计算任务需要精准确定执行时间 , 防止载荷过热;空间上 , 该计算平台需要加入热设计的考量 , 防止星内积热 。
再比如 , 团队还遇到了计算平台与卫星的适配性难题 。 为了保障整星的重量、空间、存储、能耗等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 团队又根据卫星设计要求 , 对计算平台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搭载软件等进行了在轨计算时间分配和资源调度等优化设计 。
此次试验卫星的稳定运行 , 是华为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在空天计算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 。 未来 , 依托于分布式云原生的优势 , 华为云将为空天计算领域带来更多价值 。
资源高效是其一 , 对卫星上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将提升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应用敏捷是其二 , 它可以按需部署、升级应用 , 提供全方位、可视化的的应用运维能力 , 降低应用开发运维成本;业务智能是其三 , 卫星应用和云端应用协同联动 , 可快速延伸公有云已有AI智能能力到卫星 , 中心云和卫星系统在数据系统上的联动 , 可提升卫星的计算能力;安全可信是其四 , 安全的数据通道支持数据加密传输 , 将保证数据安全 。
华为云CTO张宇昕表示:“华为云始终积极投身云原生开源社区建设 , 支持科研领域的前沿创新 。 ‘天算星座’计算平台是业界首次在太空验证云原生云边一体 , 它也意味着云原生广阔的适用性 。 ”
在进入空天计算领域之前 , 华为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已经基于前述基础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政务等多个领域 , 帮助解决道路拥堵、办公场地智能管理、施工精准化等问题 。
例如全国高速路网上已投入使用的27000套ETC龙门架正是借助了华为云 , 目前已支撑全国14万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和管理 , 使省界通行速度平均提升13% , 高速收费业务效率提升10倍以上 。
随着云原生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 , 各行各业已深刻认识到云原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 在此趋势下 , 华为云率先提出云原生2.0 , 鼓励企业云化从“ON CLOUD”走向“IN CLOUD” , 从以资源为中心转为以应用为中心 , 让业务生于云、长于云 。 云原生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 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变革 , 更引发架构方案、生产方式、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 。 本着深耕数字化 , 一切皆服务的理念 , 华为云将各行业高质量高效率的云原生实践经验归纳为云原生2.0十大新范式 , 希望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最优解 。 在产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 让云无处不在 , 让智能无所不及 , 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 。
【华为云让卫星“会思考”】据悉 , 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在太空成功验证后 , 方案将批量部署在“天算星座”一期的6颗卫星中 , 在太空中形成协同计算网络 , 未来有望更好地服务于应急通讯、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