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格力奥克斯 八年之争的赢家( 二 )


宁波中院于2019年1月受理上述案件后 , 格力电器曾提出管辖权异议 , 在被宁波中院裁定驳回后 , 格力电器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后 , 再次被驳回、维持原裁定 。 格力电器曾两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对涉案专利作出无效宣告 。 2021年9月 ,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宣告该专利权部分无效 。 宁波中院 2021年7月19日和2021年10月15日对上述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 。
最终 , 宁波中院认为 ,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落入了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司法鉴定、专利说明书及相关规定 , 格力的现有技术抗辩请求不成立;根据“侵权获利=侵权产品销售额×侵权产品合理利润率×专利对利润的合理贡献率”的计算公式、专家意见及相关法条 , 对原告就涉案专利相关的两个型号的空调产品所主张经济赔偿9600万元和7060万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
格力电器12月8日回应称 , 目前案件仅仅是一审 , 格力已经提起上诉 。 两年前宁波中院也曾经判决一个案件 , 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判罚格力1000万元 , 但最终奥克斯专利被全部认定无效 , 二审判决为格力不侵权 。
“仅2016年~2020年 , 奥克斯已被法院判决侵犯格力电器26项专利权 , 奥克斯购买日本快过期的专利 , 并以此提出格力侵权的诉讼 , 背离专利法保护创新的立法宗旨 。 ”格力电器称 。
格力电器还表示 , 经行业多位技术专家评估 , 格力电器使用的现有技术 , 不侵犯该专利权 。 该专利的日本同族专利的保护范围远远小于中国专利 , 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单位专家判断 , 其中国专利不稳定 , 应该被判无效 。 目前格力电器已经就该专利无效 , 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 待法院审判 。
从2018年奥克斯向东芝购买压缩机专利 , 到2021年格力被判侵权和赔偿1.666亿元 , 奥克斯的复仇用了三年 。
美的海尔成了得利的渔翁
曾经在中国空调市场 , 格力第一 , 美的第二 , 奥克斯线上第三 。 “格奥之争”愈演愈烈 , 却导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如今在中国空调市场 , 美的第一 , 格力第二 , 奥克斯跌出线上前三 。
据奥维云网数据罗盘 , 2021年截至12月5日 , 在国内线下市场 , 美的空调的份额为36.4% , 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 , 均价3528元;格力空调的份额为33.43% , 同比减少1.65个百分点 , 均价4190元;第三为海尔;奥克斯在第十名之外 。
同期 , 在国内线上市场 , 格力空调的份额为31.51% , 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 , 均价3517元;美的空调的份额为30.21% , 同比减少4.12个百分点 , 均价2901元;第三为海尔;奥克斯第四 , 份额6.88% , 同比减少3.25个百分点 , 均价2596元;华凌第五 , 份额4.51% , 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 , 均价2266元 。 美的加上旗下华凌份额达34.72% , 超过格力 。
美的系今年在国内线上和线下空调市场的份额均已超过格力 , 格力相比之下优势在于品牌溢价高 。 奥克斯不仅跌出了国内空调线上市场的前三 , 且目前被美的旗下华凌紧追其后 。
专利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 , 既可以保护自家产品 , 又可以攻击对手弱处 。 格力曾经举起专利武器起诉奥克斯 , 奥克斯举起专利武器起诉格力也无可厚非 。 只是站在奥克斯角度 , 能给格力“精准打击”的幕后人士 , 必定是对格力的专利结构很熟悉 。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原格力系人员“转会”奥克斯集团的最高峰时期曾达约500人 。
如何留住核心技术人员 , 对格力来说是一个重要命题 , 所以格力电器今年推出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 接下来还计划推出新的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 只是由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购股价较低 , 约为格力电器股票回购价的一半 , 加上第三季业绩同比下滑 , 最近格力电器的股价也持续承压 , 12月9日开盘价为36.46元/股 , 目前市值2184亿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