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甲烷大爆发是什么意思( 二 )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 , 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 , 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 , 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 。2016年以来 , 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 , 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 , 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
首先 , 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 , 积雪快速融化 , 植被覆盖增加 , 树线北移;在海洋里 , 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 鱼类等随之北上 , 渔业资源也北移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 , 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 , 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
其次 ,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 , 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 , 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 , 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 , 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 , 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 , 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 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 , 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 , 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 , 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 , 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 , 目前尚不得而知 。
最后 , 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 , 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 , 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 , 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 。此外 , 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据估算 , 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川全部融化 , 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7米 。即便较小的海平面上升 , 加上台风、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的共同作用 , 也将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 , 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 。然而 , 对于北极 , 我们已知的还很少 , 未知的还太多 。未来 , 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 , 各国也应立足长远 , 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 。
相关新闻
北极(英文:North Pole;法文:Arctique;德文:Arktis) 。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 。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 , 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 , 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冬季 , 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 大海完全封冻结冰 。夏季 , 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 , 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 , 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 。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 , 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同时 , 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 。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 , 没有树木生长 。冬季大地封冻 , 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夏天积雪融化 , 表层土解冻 , 植物生长开花 , 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 。同时 , 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 。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千百年以来 , 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 。在这里发现了石油 , 因而许多人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