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琴曲,说的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巧合的是,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一张明代的“引凤”琴,在它的身上却发生过一个与《凤求凰》相反的故事……
相如“琴挑”为“求凰”

文章插图
明代 “引凤”琴名,,

文章插图
明代 “引凤”琴铭文

文章插图
明代 “引凤”琴正面、侧面、背面 四川博物院藏,,凤是上古时代人们公认的羽族之长 。《禽经》(传为春秋时代乐圣师旷所作)中说:“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 。”在汉代《说文解字》的描述里凤已然集合了多种鸟兽的特点于一身,“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逐渐上升为一种图腾 。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 。见则天下大安宁” 。不仅如此,《禽经》中还说,凤“首载德,顶揭义,背负仁,心抱忠,翼挟信,足履正”几乎拥有了一切完美的人格化特征,成为人们理想中的“神鸟” 。
在古人的认识里,凤与凰是同一种鸟,雄者称凤,雌者为凰 。那么,“凤求凰”除了字面意思外,也含蓄地表达了古代文人追求心仪女性的意思 。
提到“凤求凰”,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汉代赋圣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字长卿,自幼“好读书,学击剑”,家人对这样一位懂事的孩子自然是宠爱有加,给他取了一个“犬子”的小名 。司马长卿读书之后,敬仰赵国上卿蔺相如的为人,于是改名为“司马相如” 。早年间,司马相如家颇有资财,凭借家资,他获得了郎官的职位,成为汉景帝刘启的武骑常侍 。这可是一个寻常人眼中的美差,不但可以跟随皇帝猎捕猛兽,而且有着一年六百石的俸禄 。但司马相如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景帝也不喜欢司马相如最为擅长的辞赋作品 。这时候正好赶上梁孝王刘武带领他的门人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等人来京觐见皇帝 。司马相如与这些文人倒是情投意合,于是便称病去职,与他们一起游居梁国(国都在今河南商丘) 。梁孝王也十分看重司马相如,让他与名士同舍 。当得知司马相如擅长弹琴后,梁孝王便将自己收藏的刻有“梓桐合精”琴铭的宝琴“绿绮”相赠 。其间,司马相如还写出了千古名篇《子虚赋》 。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老家 。离家数年,早已物是人非,司马相如家道中落,无以为业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司马相如一直以来都与临邛令王吉关系不错 。临邛以产盐、铁出名,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 。王吉知道司马相如在外漂泊多年,仕途并不顺遂,邀请他到临邛发展 。司马相如这时已然山穷水尽,便听从了王吉的建议,搬到临邛去住,但其贫困的生活状态,一时也难有所改善 。于是,王吉开始为其造起势来 。
司马相如刚搬来临邛,脚跟还没站稳,王吉就十分恭敬地天天来拜望他 。司马相如听从了王吉的建议,一开始还见见他,后来就直接称病,让自己的随从出面婉拒王吉的拜访,更令临邛人不解的是王吉大人非但不生气,反而对司马相如愈加恭敬起来 。临邛令来了一位重要宾客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临邛的大街小巷 。
临邛有很多富人,其中以卓王孙为最,他以冶铁起家,仅家童就有八百人;随后是程郑,家童也有数百名 。二人见临邛令对司马相如如此恭敬,就商量着一定要将这位贵客请来,一尽地主之谊 。于是,二人广置宾客,大张宴席,仅宾客就邀请了上百人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