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三 )


战乱给巴格达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地区层面看 ,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 , 全伊拉克的学生都向往踏入历史悠久、学术实力强劲的巴格达大学 , 然而 , 战乱致使诸多学生不得不一路北上 , 去往相对安全的库尔德地区扎根 。
短短五年时间 , 库尔德地区就建立了10所新大学 , 并有5所公立大学正在筹备 , 大学总数达到20所 , 一些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难不死的巴格达学者闻讯而来 ,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库尔德地区师资短缺的情况 。
相比之下 , 就巴格达这座曾经中东闻名的教育重镇而言 , 教育资源确有被分流 。
立足于民族层面看 , 战乱一度摧毁了伊拉克人的教育 , 即使是处于教育中心的巴格达也未能幸免于难 。受教育成为了富裕阶层的专利 , 贫困的家庭只能由曾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父母教学 , 更有双亲死于战乱的孤儿 , 无人照管 , 便成了流浪的文盲 。
一位伊拉克教师曾经痛心诉说道:“伊拉克被制裁期间 , 每个月工资才3美元 , 怎么让人安心教书?为了家中的孩子 , 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开补习班 。”
战乱全面摧毁了巴格达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 。在战争爆发之前 , 伊拉克巴格达的医疗卫生体系在中东地区都是出了名的健全完善 , 其中巴格达中心儿童医院更是堪称阿拉伯世界最有名的医疗机构之一 。
可现如今 , 这家儿童医院遍地脏水 , 多数重要医疗检测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 各类药品严重缺乏 ,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随处可见 , 医疗卫生极其糟糕 。
尽管各国际组织对伊拉克的医疗捐款逐渐到位 , 巴格达的医疗条件逐步改善 , 但当地多数妇女和儿童依旧不能享受正常的保健待遇 。
除却药品短缺 , 儿童医院的医疗用血也是稀缺存在 , 这造成巴格达的医生经常在抢救病人时还要给素不相识的病人输血 。
尽管如此 , 一旦抢救失败 , 医生仍然要接受病人家属的打骂斥责、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工作压力的倾轧 , 令多数医生离职转业 , 医护人员稀缺 , 原本是牙科医生的人现在成为了急救中心主任 , 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
同时 , 全球变暖和上游土耳其、叙利亚、伊朗等国家对水限制 , 计划控制在幼发拉底河上土耳其境内和叙利亚境内众多水坝的接受和储水量 , 而伊拉克又缺少与上游国家公平分配水的协议 , 导致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水位大幅度下降 , 伊拉克境内进一步缺乏水资源 。
身为伊拉克工业中心 , 巴格达生产和生活用水时常供不应求 。
未来和平光影——中国人在巴格达
连年的战乱致使约15万伊拉克人身体残疾 ,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疾病之一 , 但长期冲突使得伊拉克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 在越来越多华人前往伊拉克务工后 , 中医也对伊拉克巴格达地区出现的医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
草药、按摩、针灸等中医医疗用于替代补充战争后创伤的疼痛缓解 , 在巴格达 , 存在着一批中国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建立的中医中心 , 初期主要以治疗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哮喘、高血压、耳鸣等疾病 。
近年来 , 伊拉克卫生部开始委派更多的医生到中国来接受培训 , 并在除巴格达以外的地区陆陆续续建立几家新的中医中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