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鉴定扫一扫百度 古钱币鉴定扫一扫( 二 )


然亦与大唐诸钱不类 。道光壬辰道出武林,假寻此钱手拓数币附此,后似可耳 。翁树培《古泉汇考》 。
文节在殉难前将所藏古泉悉埋土中,此钱恐亦在埋没之中 。民国著名泉家郑家相 。
民国时期( 1925年4月2日)泉商戴葆庭、朱克壮在江西鄱阳获得一枚“四眼大齐”,关于钱币上的四个小孔,据说是当时给小孩子“扎毽子用”时造成的 。
此枚钱币不久即高价转卖给古钱币三大收藏家之一、上海的张叔驯 。张叔驯从此自号“齐斋”, 秘藏此钱家中,外人很少能够得见此钱之“庐山真面目” 。抗战时张叔驯避难于美国,从此这枚钱币又失去踪迹,仅留给世人一幅拓图而已 。
大齐通宝则系于四月二日下午得于某杂货摊商人之手 。戴葆庭回忆录 。
闻某商之子于不久前曾以此泉钻以小眼四个,贯以鸡毛做毽子,踢玩后去毛后仍将是泉归诸原串中,得不散失,是泉之得以大显于世 。戴葆庭回忆录 。
大齐通宝钱,古钱界历来极为重视 。该钱拓图最早见于清道光时戴醇士之《古泉丛话》,次见钱图转载于清同治时之李竹朋《古泉汇》,又分见于唐与毗《泉币汇考》及秦宝瓒之《遗箧录》等 。近代钱家所著有如方药雨之《言钱别录》以及彭信威之《中国货币史》中,亦皆略有所论 。
而对大齐钱之资料汇编最为图文并茂者,当推丁福保所编《古钱大词典》与《古钱学纲要》诸书 。惟对往昔关于此钱曾有定为黄巢所铸之说,则余未敢苟同 。戴醇士所藏大齐通宝钱,因残缺 左角,故称“缺角大齐”,憾早失踪 。
公元1925年在江西鄱阳又出一品,为戴君葆庭所获,该钱曾为孩童踢毽作底之用,故钻四孔,世称“四眼大齐” 。先后二品大齐珍钱,均经戴姓,斯亦奇已 。戴君得此摩娑未久即归藏钱名家张叔驯氏,氏遂号曰齐斋 。视此钱犹拱壁,秘不示人 。故目击原品者至稀 。《大齐通宝辩》马定祥 。
(二) 现代史上的实物发现:
1、“缺角大齐”及“四眼大齐”从出现到失踪,极少有人能够得见,大多数人只能是观看书中钱币的拓图,闻其声、诵其事罢了 。由于两枚“大齐”钱均离奇失踪,因此百年间人们只能“望月空谈”,神往无限 。钱币学界有人私下在想“此生如能一见,足了平生夙愿” 。因此听闻“蓝锈大齐”出现,恨不得要借腿一见,可惜囊中羞涩,致使此枚钱又流落他方;又听闻“绿锈大齐”闪现,见者有人甚至感叹:“了了今生夙愿” 。
20世纪90年代末又一枚大齐通宝出土面世 。但此币直到21世纪初才公诸于众,让大家终于一饱眼福 。此泉与前两品风格一致,版式相同,通身蓝绿锈,泉界公认大开门,无可挑剔 。网络玩钱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能见大齐真容的条件 。
这枚钱成了当时惟一能证实大齐通宝存在的孤品,曾经轰动泉界,凡见者无不拍手叫绝 。初见大齐,让人心潮激涌,夜不能寐 。据说,此钱出土后辗转归当时全国有名的泉商收藏 。传言新加坡著名藏家陈光扬先生听说此泉甚是喜爱,凭着自己对古泉的执着和对泉学的热爱,在自己生日临近时以巨资买下这枚珍品蓝锈大齐,终如愿以偿 。《大齐通宝之蓝锈大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李维 。
2008年4月一位网友在“XX园地”和“XX泉社”两个钱币专业网站同时发帖,数小时后几乎同时删帖 。
帖子图文并茂,而且提供了此钱的数据:径2.35厘米,厚1.2厘米,从图上可知此钱风格与之前出现的三枚大齐同版同范,风格一致,如出一炉,绿锈斑斑,为开门见山之珍品,又一次证实了泉珍大齐通宝的存在,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重视,纷纷叫好称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