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口令下达完毕后 , 空间站正好飞出测控区 。 11分钟后再次进入测控区时 , 刘伯明已经将操作台安装到了舱外工具箱上 。 经过约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 , 刘伯明与汤洪波圆满完成了出舱任务 。
首次出舱比原计划延长了1小时 , 但有了首次出舱的经验 , 8月21日的第二次出舱比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 。
三上太空 聂海胜:航天员不是超人
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结束了90天的太空之旅 , 平安归来 。 从1998年入选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 到2005年神舟六号 , 再到2013年神舟十号 , 以及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 , 每隔8年 , 聂海胜就能拿到一张“太空入场券” , 执行飞天任务 , 如今已经57岁的他 , 是我国首位在轨持续100天的航天员 。
采访人员:绝大多数人到这个岁数都考虑退休了 , 您57岁还能执行这么重大而且复杂的任务 , 很多人说航天员就是超人 , 您觉得自己是超人吗?
聂海胜:不是 ,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 实际这个年龄能上去的人应该很多 , 只是好多人可能没有这种体验的机会 。
采访人员:为什么您能有?
聂海胜:因为我赶在这个时候了 , 现在要建立空间站 , 我又赶到了这个年龄了 , 我训练又符合上去的要求 , 我一直不停地准备 。
采访人员:您刚才用了几个字“不停地准备” , 不停地准备了多久?
聂海胜:到这来就没停过 。
坚持11年终圆飞天梦 汤海波:最难熬的训练项目是72小时剥夺睡眠
今年46岁的汤洪波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里最年轻的航天员 。 2010年 , 当聂海胜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时 , 远在西北大漠开战斗机、当时已经是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 , 刚刚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 然而 , 天空与太空 , 一字之差 , 却是巨大的跨越 。 之前不经常熬夜、从来没有过24小时不睡觉经历的汤洪波 , 至今对72小时隔离训练印象深刻 。
汤洪波:在狭小的环境里 , 72个小时不准你闭眼睛 , 有床你不能睡 , 这种感觉特别难熬 。 但是通过这些训练 , 一是能培养技能 , 另外一个还能让你知道自己能量的底线在哪里?让你知道我三天三夜不睡觉 , 我照样可以工作 。 忍受这种训练的过程 , 也是磨性子的过程 。
比艰苦的训练更磨炼性子的 , 还有漫长的等待 。 当同批战友中的刘洋、王亚平、陈冬先后飞天时 , 汤洪波还没有等来自己的机会 。 2016年他曾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 但仍然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 。
汤洪波:我那时候是备份 , 全程参与了神十一准备的所有过程 , 只是没有上天而已 。 神十一发射 , 陈冬出征的时候 , 我站在问天阁楼顶上为他祝福 , 那时候还不知道下一次任务能不能入选 。
采访人员:会不会更发狠地练?
汤洪波:是 。 很多时候周末我都去单位看书 , 研究资料 , 到该吃饭的时候回家 , 我爱人在家把做饭的原料准备好 , 我回去炒几个菜 , 一家人吃个饭 , 吃完饭我又去单位 。 不是说你越来越熟练 , 你达到某个水平保持就行了 , 实际上现在任务越来越复杂 , 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 , 其实一直在不断学习、学习、学习 , 在学习中等待 , 等这个机会 。
太空即兴作诗 刘伯明:要让我在地面写 , 我写不出来
神舟十二号第二次出舱活动即将结束时 , 刘伯明左右手交替抓着环形扶手 , 环顾宇宙 , 与星空告别 , 他在舱口徘徊流连了一分钟 , 并即兴作诗与全国人民分享:“宇宙浩瀚路迢迢 , 亿万儿女架天桥 。 漫步太空人不老 , 中国航天接力跑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