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中华经典诗词 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

最近很多人想了解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的相关内容,还有人想知道朗诵中华经典诗词的知识,因此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朗诵中华经典诗词,仅供大家参考!  
朗诵中华经典诗词1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  
2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  
3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朗诵中华经典诗词 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
  
文章插图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  
朗诵中华经典诗词2  
1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王勃〔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  
2行香子·天与秋光  
朗诵中华经典诗词 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
  
文章插图  
李清照〔宋代〕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属存疑之作 。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 。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 。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  
3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唐代〕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