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亮出“数字科创”新目标 焕发城市生命体新活力( 二 )


数据显示 , 在宝山区 , 老年人健康服务、医保服务、医保“e”助以及装修垃圾清运等4项“一件事”办件量接近全区“一件事”办件总量的90% 。 这一高比例源于其对相关办理服务的“流程再造” 。 从打包联办、自助办理、智能核验报销到全程网办……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在便捷办事体验中“蹭蹭上涨” 。
再以百姓关注的“家庭病床”为例 , 全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全覆盖建设 , 目前累计服务居民1490人次 , 完成电子病历记录近3万份 , 总居家服务天数超过2.5万天 。 这一服务还不断向养老机构延伸 。 勤丰家乐养老院、淞南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等成为首批试水机构 , 由此开拓医养结合新模式 。
一走到地下车库就没信号 , 这曾是不少人的共同烦恼 。 地下空间的“信号盲区” , 也加剧了客观存在的“停车难” 。 为此 , 宝山区结合民心工程推进 , 持续提升公共停车信息联网数据质量水平等 , 加快推进地区公共停车场(库)信息联网 。 截至目前 , 联网率已达82% ,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生活中 , “调档案”也是另外一桩烦恼 , 不仅牵涉部门多、办理周期也特别冗长 。 为此 , 宝山区民政局先后多次与区档案馆、区行政服务中心等沟通协调 , 争取档案资源、权限 , 由此推出补领婚姻登记“一件事”调证功能 , 实现婚姻档案查询、婚姻登记补领一次办 。
生活数字化转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为此 , 宝山区始终坚持以人的需求推进数字生活的“进化” , 让广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 ,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上海宝山亮出“数字科创”新目标 焕发城市生命体新活力
文章图片

环上大科技园 宝山区宣传部供图
治理数字化:社区治理也能“精算”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 , 而治理数字化则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 由此 , 上海要实现三大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
宝山区率先将这一数字手段应用于基层治理 。 “社区治慧通”的诞生 , 既可对社区参与数据开展深度分析 , 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 同时 , 依托大数据模型 , 还能实时发现群众“痛点”、民生“堵点” , 实现社区精准治理 。
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宝山区已梳理完成“社区云”(社区通)现有社区及用户基本信息、策划设计大数据分析场景等工作 。 “社区服务云预约” 。 完成对全区572个社区服务综合体现状的调研排摸 。
此外 , 活力楼组也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跨越” 。 目前 , 其已上线微治理场景 。 通过建立星级楼组数字档案 , 生成一批楼组专属二维码 。 人们只需扫码即可查看楼组的“前世今生” , 实现线上虚拟参访 , 推动“活力楼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 。
【上海宝山亮出“数字科创”新目标 焕发城市生命体新活力】这样的数字治理方案还能“按需定制” 。 譬如 , 在友谊街道长滩社区 , 宠物管理成为社区治理矛盾易发点 。 为此 , 该社区在融合“社区通”相关数据、功能基础上 , 专门开发“志愿者管理”“宠物管理”等特色应用小场景 , 利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 便捷居民参与方式 , 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 实现自治共治“上网入云” 。
宝山“社区通”还在不断衍生丰富功能 。 其乡村治理智慧模式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 并在北京、山东等地复制推广 。 截至目前 , 社区通为全区14余万居村民积极参与“议事协商”提供了平台 , 已产生议题3万余个 , 形成公约和项目3700余个 , 90%问题在居村有效解决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