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牵手上海布局建设“科创飞地” 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只需输入款式和设计图案 , 就能将毛衣、围巾、袜子等产品自动编织出来……日前 , 采访人员在浙江省临海市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体验和见证了智能缝纫的高科技 。 与传统机械缝纫机相比 , 这款智能缝纫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缝纫效率 , 还可用于柔性材料、立体产品的缝制 。
“这项智能缝纫技术由上海虹桥商务区的临海‘科创飞地’自主研发 , 产品在临海生产和销售 。 ”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建波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这项技术已为公司赢得大量订单 。
研发能力不足、科技人才匮乏 , 是众邦机电等临海本土科创企业面临的难题 。 随着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 , 从事缝制设备制造的众邦机电 , 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迭代 , 随之而来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
“虽然公司在缝纫机制造、仪器仪表等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 , 也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人 , 但是高技术人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 , 就难以跟上产业变革步伐 , 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 ”对此 , 车建波一度忧心忡忡 。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 临海市传统制造业“家底”厚实 。 如何满足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 成为当地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
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何婉红告诉采访人员 , 直面制约县域科技创新、引才引智的痛点问题 , 临海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 , 积极对接上海等大城市 , 布局建设“科创飞地” , 通过借脑研发、柔性引才 , 有效破解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 。
今年5月 , 临海市政府与上海虹桥商务区达成战略合作 , 在上海成立临海国际科创中心 。 该项目采用“上海研究+临海制造”模式 , 总投资额达5.07亿元 , 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 , 集招才引智空间、研发孵化基地、产业协作平台等功能于一体 。
有了“飞地” , 还得设法让人才落地 。 临海市明确政策要求 , 入驻“科创飞地”的高层次人才企业、科技孵化企业、研发机构 , 享受临海引进人才政策 , 给予房租优惠、产业化补助等支持 , 预计可为入驻企业节约租金300余万元 。
“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飞地’不同 , ‘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 。 ” 何婉红表示 , 临海作为“飞出地” , 将科创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作为“飞入地” , “借地”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 , 以跨区域协同创新 , 实现两地“做大蛋糕”双赢 。 目前 , 这块跨省“科创飞地” , 首批已有5家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签订意向入驻合同 , 1家本地企业研发中心入驻 , 集聚大量专业技术研发人员 。
众邦机电入驻“科创飞地”不久 , 技术方面就有了突破 。 该企业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王建宽表示 , 上海基地主攻缝制设备控制系统开发 , 将成为企业前沿技术研发平台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需要畅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 。 围绕医药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技术需求 , 临海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 , 让科学家、企业家发挥各自本领 , 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 , 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 。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农药制造骨干企业 。 随着“绿色环保”成为产业发展方向 , 企业多年来致力于环保产品的研发 , 然而研发新药不仅投资大、耗时长 , 而且风险高 。 有了“科创飞地”平台 , 企业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合作 , 就“茴香脑的清洁氧化工艺工程开发”项目 , 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 研发的首批样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