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 , 《十万个为什么》又出了好几版 , 每一版的内容都与时俱进 , 修改陈旧的科学认知 , 增添富有时代性的“新问号” 。
文章图片
1980年 经典的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
1999年的“新世纪”版涉及50多个学科 , 3000多个“为什么” , 总计300余万字 , 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有“刷新” , 新增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基因科学等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
最新的第六版《十万》于2013年首发 , 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全新内容 , 不少分卷100%更新 。
文章图片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
权威、系统 , 是最新版《十万》的特色 。 科学家“总动员”参与编撰 ,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任总主编 , 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分卷主编 , 110余位两院院士、7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与科普作家共同参与 , 这在我国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 。
文章图片
“都是一线科研领头人 , 放下手头很多事来做这件事 。 ”中科院院士、《海洋》卷主编汪品先教授说 。
找到科普“最优解”
为了适应、利用新媒介 , 总主编韩启德强调 , 最新版要突破图书的单一模式 , 努力打造一条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品牌的科普产业链 。
于是 , “十万个为什么”正走在品牌化的道路上 , 一条涵盖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微视频、动漫、科技活动的科普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 。
2018年起 , “十万个为什么”舞台剧在全国巡演 , 2019年“十万个为什么”App教育产品上线 。 今年8月 , 少儿社还推出“十万个为什么·好奇问宇宙”科学艺术展 。 主办方介绍 , “十万”希望实现传统科普与多样化的艺术传播表现形式之间的融合创新 。
文章图片
“十万个为什么·好奇问宇宙”科学艺术展
因此 , 锐意创新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日活用户超6亿的抖音联手 , 拓宽科普路径和形式 , 无疑是碎片化、视象化时代的科普“最优解” 。
从一个细胞的分裂 , 到一颗白矮星的形成 , 运动中蕴含着科学的奥秘 。 为了让知识更形象 , 第六版《十万》精选了7000张插图 。 但短视频给了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们更加灵活的知识呈现方式 。
这个月来 , 刚刚“登陆”抖音的“十万个为什么”账号已开设了数场直播 。 少儿社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全球硫元素代表人姜雪峰、复旦教授卢宝荣等科学大咖 , 在线回答网友们的“为什么” 。
为什么大蒜那么臭而香水那么香?姜雪峰在直播里介绍 , 硫乙醇是世界上最臭的分子 , 在500亿个空气分子中 , 只要有一个硫乙醇分子 , 大家就能感知到臭味 。 但是 , 硫不仅仅是臭的 , 有时反而是“香”的 。
文章图片
人体中也有硫元素吗?硫有哪些作用?直播中 , 姜雪峰教授还回答了观众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
卢宝荣教授则在直播间向抖音网友们科普水稻是什么、水稻的来源和用处 , 以及未来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 一张张水稻的照片 , 引领观众探索一粒稻米的前生今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