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社区开发上 , 做好开源软件选型、依赖软件使用、开源软件维护(漏洞修复)等依赖管理;建立合入管理、编码管理等编码规范;做好构建环境、构建执行过程、构建结果、构建数据源等构建管理;漏洞修复方案管理、漏洞感知、漏洞可追溯、漏洞验证等漏洞管理;还有分支版本与工作流管理等需求管理 。
在 基础设施上 , 关注网站、代码仓库、构建平台、发布平台、开源代码扫描工具、CLA签署工具、测试平台等的运行 。
在实际落地中 , 有哪些注意点呢?对此 , 拥有近 10 年开源社区建设经验 ,CHAOSS 社区董事会成员王晔晖老师分享了他的洞察:
Q:什么是社区生命力?
【一个有生命力的开源社区应该是怎么样?】王晔晖:社区生命力可以从生态角度出发 , 构建一个社区 , 就是构建一个生态 , 生态可以是亚马逊雨林生态 , 也可以是沙漠生态 。 一个健康的生态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活力的生态 , 面临内外干扰后 , 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 。 所以为了保证社区的持续活力 , 需要构建一整套生态治理架构 , 建立规则 , 确保一切有序演进 。
Q:活跃的社区生命力给开发者带来哪些帮助?
王晔晖:要根据开发者背后的贡献属性(CHAOSS contribution attribution)来看待 , 他代表个人开发者 , 还是代表组织、公司来参与贡献 。 个人而言 , 是构建个人开源社交明信片的过程 , 对于代表公司而言 , 不仅是个人明信片 , 公司的参与一定带有商业目的的 。
Q:如何评判开源圈提出的众多度量指标的差异?
王晔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维度进行对比:
一、定性指标 VS 量化指标:
定性指标:吸纳主观因素 , 非结构化 , 经验性 , 难以归类 , 如开发者满意度 。
量化指标:提供可靠的量化结果 , 排斥主观因素 , 缺乏直观的洞察 , 如 issue的首次响应时间 。
目前存在过度依赖量化指标的情况 , 另外假如调查方通过激励等手段来收集问卷 , 可能存在利益导向 , 这将导致用户 对定性指标的质量不信任 。
二、虚荣指标 VS 可付诸实践指标:
虚荣指标:点击量、页面浏览量、访问量、独立访客数、Star 数、网站停留时间、用户邮件地址数量、下载量 。
可付诸实践指标:有比较性的、简单易懂的、有比率的 , 如开发者留存率 。
虚荣指标有个共性特点:只会单向递增 , 不会下降 。 从另一方面来看 , 这些指标由于简单易懂 , 方便宣传提升知名度 。 但是假如将它作为社区的北极星指标 , 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导性 , 将有可能造成社区运营南辕北辙 。
三、探索性(先见性)指标 VS 报告性(后见性)指标:
探索性(先见性)指标:推测性 , 用于预见未来 , 如下一个月开发者流失率预测 。
报告性(后见性)指标: 解释过去 , 如上一个月开发者流失率 。
当前基本为报告性指标 , 而缺少探索性指标 , 前者只能用于解释过去 , 无法直接指导社区后续改进措施 , 例如无法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 目前华为正在通过大数据方式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 建立探索性指标度量模型 。
文章图片
四、相关性指标 VS 因果性指标:
当前现状指标与指标间割裂 , 缺乏相关性探索 , 和因果性分析可以通过建立度量模型 , 分析模型内指标间的相关性或因果性关系 。 通过分析结果 , 可指导社区从哪些方面着手 , 如开发者留存率与社区活跃度、开发者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关系等 , 未来在这些方面将是华为社区度量探索的重点方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