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从长计议( 二 )


基于这样的考虑 , 德国民众普遍对教育信息化充满了质疑 。 即便德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 也难以将其投入到教育数字化的建设中 , K12 教育的信息化为此停滞不前 。
另一方面 , 德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 难以顺势跟上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节奏 。 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2019 年 11月发布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准备状况指数》报告 , 德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低 , 网络和移动数据使用比大多数欧洲国家更贵 , 但信号更差 。 政策制定者虽然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 , 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缺少远大追求 。
即便德国的教育数字化进程受限于大众观念与基础设施建设 , 发展速度缓慢 , 疫情之下教育与科技融合 , 也给德国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新契机 。 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的建设基金 , 推动相关在线平台的建设 。
比如 , 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 , 作为最早发现疫情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 各中小学在 3 月中上旬全面停课 。 于是 , 该州校质量与教育研究所向全州开放了 MEBIS 网上学习平台 , 为教师开展互动授课、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
在柏林 , 参议院教育管理局推出「柏林-学习空间(Lernraum Berlin)」 。 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轻松设置网络课堂 , 为学生提供各科目的学习资料 , 实现互动式的虚拟化课堂教学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平台不仅打破了时域 , 为师生提供上课互动的可能 , 还助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资料、学习资源共享 。
透过德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教训来看 , 要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远 , 不能止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 还需要唤起大众对技术的积极态度 。
移走 教育数字化之路的绊脚石
由于在政策环境、经济发展、国人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 美国和德国呈现迥然不同的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 。 即便如此 , 两个国家在教育数字化方面依然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
最大的「绊脚石」即建设教育数据系统的挑战 。 无论国有还是私有标准化数字平台 , 其越发庞大的数据量将会推动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和具体化 。 当教育机构、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后 , 我们能更容易获得一个所谓「整体」的认知 , 优化对教育系统的评估 。
但在建设教育数据系统过程中 , 无论美国还是德国 , 都不得不面临海量教育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的问题 。 海量数据的整合往往意味着高耗时 , 也会暴露出数据的不完整性和破碎性 , 而这样的弊端在跨部门合作时便暴露无遗 。
同时 , 两国内部还缺乏全国统一标准 , 私营企业在不同地区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面临不同的准入、评估标准 。 而且美国、德国各州此前都采用不同的教育数字化平台 , 现面临建设具备兼容性的教育数据系统的困难 。 归根到底 , 发展教育数字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数据系统体系 , 包括设置算法审计 , 对数据收集、整合进行限制等 。
通过对比美国、德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发展进程与挑战 , 也为国内的教育数字化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
面对疫情的考验、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机遇 , 教育数字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 但同时 , 我们仍需警惕教育数字化所带来的「副作用」 。 如长时间使用屏幕或者游戏化的学习设计将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如此一来 , 客观且系统地评估数字化教育体系对校园管理、学生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 至关重要 。
事实上 , 可持续的教育数字化并不会很快实现 。 教育数字化不是给校园配备高科技产品 , 或者是使用昂贵的交互产品 。 教育数字化不仅要搭建相关科技产品生态 , 还要引领社会大众价值观、培养大众对教育数字化的接受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