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成都完成两次软实力输出( 三 )


在此次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之前 , 成都已经有多次举办科幻盛会的经验——1991年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 , 包括英国科幻小说教父级人物布莱恩·奥尔迪斯等众多国际科幻大师云集成都;1997年成都作为“国际科幻大会”的分会场 , 科幻夏令营吸引了两万余名科幻迷参与;2007年成都国际科幻大会 , 再次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大师;自2017年 , “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升级为两年一度的常设性科幻活动 , 永久落户成都……
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成都是一座科幻之城 , 中国科幻曾在这里发展并走向世界 。 在成都 , 传统的氛围与现代化的活力相融合 , 使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魅力 。 成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幻之都 。 ”
频频出圈背后的“成都特质”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观念的更新 , 传播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构 , 引发了城市传播的变革 。 在网络平台 , 一段15秒的视频就可以让一座城市为大众所知 。
无论从一个城市视频中呈现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 还是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街景 , 人们通过短视频窗口不再只看到城市某一个单调的侧写 , 而是通过自身的感染力触碰到这个城市生动可感的脉搏 。
48小时内,成都完成两次软实力输出
文章图片

图为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 图片来源:设计师 @手指断了a
本月初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21年全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排名 , 成都入围前十强 , 报告指出 , 近年来 , 随着“文化+”战略的落实和推进 , 特别是围绕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在各地蓬勃展开 , 文化公共服务以及数字文创产业 , 在疫情冲击下反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与成长 。
成都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 , 文化品牌影响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三 , 仅次于北京、上海 。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 , 是古蜀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 孕育积淀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特质 。
而在数字文创产业方面 , 作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和现代产业基地 , 早在2006年 , 成都就将数字娱乐产业规划为地方支柱产业 。 由此 , 成都的数字文创产业得以领先于大多数城市 , 开始萌芽 。
经过十来年的谋篇布局 , 成都文创产业不断进阶发展 。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 , 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保持双位数增长 , 分别为1129亿元 , 占GDP比重达7.64%;1459.8亿元 , 占GDP比重达8.58%;1805.96亿元 , 占GDP比重超10% 。
2021年 , 成都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再度加码 。 今年2月 , 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 , 大力发展现代时尚、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创重点领域 , 实现数字文创跨越发展 。
如国际区域形象协会主席罗伯特戈佛斯所言:“中国的城市要以全球的尺度 , 来思考城市自身的定位和标志 。 而成都是中国为数不多的 , 城市符号已不再停留在事物表面 , 其文化有着深入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 ”
频频以软实力出圈 , 成都能否能抓住机会趁势追击 , 率先迈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文化输出的一步 , 将是成都赢得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一环 , 也是成都在冲刺世界城市过程中的有力支撑 。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