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3( 二 )


最初那几年,米爸不大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全职爸爸,通常调侃说自己是无业游民 。他不是没找过工作,全职在家也受到过家人奚落,全职妈妈们会经历的那些低落,这个全职爸爸都经历过 。“在压抑的环境和状态下,感觉所有人都对你有意见 。”
米爸对全职爸爸的工作也产生过抵触,觉得付出“很难被看到”,“炒个菜只需要十几分钟,但买菜、洗菜、收拾碗筷,其实占用很多时间” 。那段时间他极为敏感,每天不停喝饮料吃甜点,体重达到了92公斤,哪怕妻子一句“你今天干了什么”,也会引来新一轮争吵 。
直到2017年,米爸做了一件“不太冷静”的事 。他拜托母亲来照顾孩子们,自己则到川藏线骑行 。14天时间,骑行两千多公里,在与一位又一位骑行者交流,又在大昭寺前连续坐了三天后,米爸转变了心态 。“用平和的态度去看待这份全职工作,眼下家庭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能做好手头的事情,就是最好的 。”
成为全职爸爸十年后,米爸对这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 。
最大的转变是教育观上的 。三个小孩都不多不少有先天性问题,老大、老二有注意力缺陷障碍,老三对鱼过敏 。曾经,夫妻俩把老大送进一所私立学校,周围大部分家长都已经给孩子规划了一个去国外名校升学至博士的未来 。但米爸发觉,老大并不是学习型孩子,“会逃课去图书馆看书,或是直接在课堂偷偷看书” 。
米爸记得,一年级时,老大每天要花4个小时写作业 。“写字写得慢,我们当时还不太懂什么是读写障碍,拍过桌子,也动过手 。”
但夫妻俩也发现了老大的优点,“可以把很厚的历史小说和科学书很快看完,而且能抓住重点” 。这个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能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把时代背景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米爸和妻子决定把孩子转到公立学校,并为老大注册了一个自媒体账号,现在,孩子有了几千粉丝 。
在孩子们的管理上,米爸采用了一套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
为此,他专门做了一个行程表,计划好做每一件事的时间,以及如何高效地满足三个孩子还有妻子的需求 。比如,为了让孩子回家能吃到温热的菜,他在出门接老三放学之前就要把粥或者汤做好 。到了学校门口,有25分钟左右给电动车充电的时间 。利用这段零碎的时间,他可以听不同的课程,“学到某个理念对家庭管理有启发,可以存在脑子里,灵活变通在家庭各个地方” 。
过去十年,米爸感受最明显的是生育相关政策的影响 。
抚养老大和老二的时候,由于城市人口基数大,生育补贴的落实效率往往不高 。曾经有一段时间,夫妻俩还为老三的学位发愁过 。四处打听后,一家子从广州郊区搬到市中心,接下来,准备户口、买学区房,一一被列入计划 。
而根据广州“十四五”期间的规划,为适应人口形势发展的需要,广州预计将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 。另外,随着政策落实,米爸家的老三也可以与老大共用一个学位,“上学变通了” 。
米爸也注意到,民法典第1088条修订后,全职一方照顾家庭的家务活,正在被当成一种有收入价值的工作,而非“免费为家庭作贡献的义务” 。他现在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价值:接送孩子,省下一份司机的工资;为家人做饭,也可以省下点外卖的费用 。
他也观察到,随着社会发展和疫情影响,全职爸爸的群体越来越壮大 。在自己热爱的电玩圈中,就有了不少新伙伴 。“这或许是社会某个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以后说不定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有新的变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