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IoT,vivo探索无限可能( 二 )


IoT生态的关键:体验和共赢 从手机到IoT产品 , 苹果、华为、vivo、小米等手机头部厂商在拓圈的过程中 , 有相似之处 , 也有自己的不同战略布局 。
在硬件上 , 他们都是以手机为原点去出发 , 一步步补足智能耳机、全智能手表(手环)、以及其他IoT核心入口 。
vivo高级副总裁施玉坚在演讲中就提到 , 自去年9月 , vivo推出了vivo WATCH后 , 经过一年的沉淀 , 即将带来发布全新的 vivo watch 2 。 这也将是业界首款在独立通信典型场景下 , 能实现7天长续航的智能手表 。
增加硬件品类的同时 , 各大厂商也不忘在软件上搭建自己的应用生态 。 除了苹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外 , 安卓厂商都选择了通过开放的形式吸引更多合作厂商加入 , 最终打造一个完整的IoT生态 。 不过 , 在具体的操作上 , “华米OV”又各有特点 。
小米走的是孵化的道路 , 通过生态链的方式 , 可以实现快速覆盖 。 但如何让智能设备真正智能、贴心起来 , 也成了小米未来IoT发展的新课题 。
华为则希望以软件平台互联为突破口 , 形成多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 。 当手机和这些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 , 就能为很多场景提供便利 。
vivo的路线 , 与华为类似 , 也是多品牌互联互通的路线 。 不同之处在于 , vivo从合作伙伴和用户的立场出发 , 更强调兼顾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 , 要与开发者和行业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
针对IoT开放生态 , vivo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 , 认为目前需要从“万物互联”转变为“能带来更好体验的万物智联” 。 在智能车载业务上 , vivo已形成车手互联、车钥匙、出行服务中心和车家互联四大能力 。
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APP控制多款设备 , 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 Jovi语音与百度地图的小度智能语音助手 , 用户无论唤醒哪位语音助手 , 需求指令都可以顺畅完成 , 从而打破了手机系统与APP之间的屏障 。
加码IoT,vivo探索无限可能
文章图片

据悉 , vivo将IoT平台定位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 。 未来 , 还会将生活中信息与服务的连接纳入进来 , 为消费者提供串联起设备、场景和信息服务的全新体验 , 实现IoT领域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好的生态体验 。
“??在AI的加持下 , 我们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 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构建更加健康的生态 。 vivo要做让用户满意的互联网产品 , 发挥软硬件一体化优势 , 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用 , 喜欢用 , 同时服务好更多合作伙伴 。 ”施玉坚在演讲中强调 , 提供公平合理、互信共赢的合作平台 , 和合作伙伴互相成就是vivo一直践行的理念 。
开放、赋能 , 是IoT生态共赢的关键 。 周围介绍 , 为了赋能合作伙伴 , 在智慧生活方面 , vivo还开放了自己的渠道销售 。
此外 , vivo不仅局限于平台内部 , 也积极地投入行业建设 , 为行业生态贡献自己的技术与资源 。 近年来 , vivo主导或参与了一系列行业联盟的建设 , 比如互传联盟、快应用联盟、金标联盟等 , 与行业伙伴一起 , 推动体验升级和行业发展 。
正如vivo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常说的:vivo追求众乐而不是独乐 , 在内外协作中要永远关注对方的战略关切与核心诉求 , 构建命运共同体 。
质变之年 , vivo进入飞轮2.0时代 《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的作者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提出了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的概念:无论最终的结果有多么伟大 , 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 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绝不是做对了某个奇迹事件最终就产生了指标 , 一定是不断推动一个沉重的巨轮 , 一圈圈旋转 , 最终产生突破 , 形成一个不断旋转的巨大飞轮组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