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三 )


8.发现海量快速射电暴
入选理由:快速射电暴研究进入下一阶段 , 中国天眼贡献显著 。
9.抗新冠特效药相继问世
入选理由:特效药为对抗疫情再添利器 。
【《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2021年11月 , 全球首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在英国获批 。 同月 , 辉瑞公司公布了其开发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 。 这两款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均能抑制病毒增殖 ,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 12月8日 , 安巴韦单抗与罗米司韦单抗(BRII-196/BRII-198)联合用药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 , 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方案 。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止病毒吸附细胞 , 阻断病毒增殖 。 相比“老药新用”的方案 , 不断涌现的新款特效药的靶向性更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 在疫苗之外 , 也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新的希望 。
10.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引争议
入选理由:由于潜在的伦理问题 , 嵌合体胚胎研究引发了激烈讨论 。
2021年4月 ,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和昆明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培养出了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 。 他们将人的扩展多能干细胞注入132个食蟹猴的早期囊胚内培养 , 胚胎最长存活了20天 。 这项研究和另一项将人多能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人早期胚胎的研究一起 , 极大地冲击了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14天规则” 。 相关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大量讨论 , 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科研伦理规范的激烈讨论 。 在经过多轮的商讨和权衡后 ,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于5月首次放宽了这一规则限制 , 提出对于培养人类胚胎超过2周的研究需进行多轮审核 , 来决定终止时间 。
《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文章图片

科学家培养出了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 。
部分图片/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王鸿良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郭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