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都关注的脑机接口,藏着怎样的未来( 二 )


实际上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脑机接口的理解还停留在电影大片里关于人与机甲合二为一的科幻场景 , 著名科幻作家郝景芳在访谈中也表示 , “脑机接口其实在科幻里面是一个老概念了 。 在科幻里面很多人非常关心人与机器到底能不能进行信息交互 ,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很本质的问题 , 就是我们计算机的信号程序语言和我们大脑的电信号 , 到底是不是同样的电信号 。 ”
在郝景芳看来 , 脑机接口这样技术的发展其实是反向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大脑 。 而也正是基于对于大脑的更好理解 , 现在已经有创业者将视线瞄准脑科学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 。
“从创业者的身份出发 , 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运用技术去帮助病人以及普通人 , 如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 如何创造现在能产生价值的东西 。 ”博睿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胥红来表示 , 公司目前已经在一些领域落地 , 尤其是针对一些有大脑相关疾病的病人 , 通过脑科学的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诊疗 。
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战场
实际上 , 如果将概念进一步扩大 , 脑机接口也不仅仅局限于将大脑的信号“输出” , 同样有巨大现实应用价值的 , 还有输入式脑机接口 。 现在临床上可见的深部脑刺激(DBS)、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交流电刺激(tDCS/tACS)、颅超声刺激(TUS)等其实都属于这一范畴 。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分类方式则是按照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来区分 , 包括侵入式脑机接口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
“非侵入脑机接口的传感器是无创的 , 就像是做心电图需要在胸口贴一些心电电极 , 我们也会在头皮上面放置一些脑电电极 , 做完之后再把电极取下 。 ”胥红来表示 , 这个过程是不会产生创伤的 , 叫做近脑无创 , 但因为大脑信号都是大脑内部的神经元放电 , 在传到脑外的时候会经过颅骨 , 势必有很多信号被阻挡 , 因此从信息量方面来看不如将电极植入颅内的侵入式脑机接口 , 而侵入式脑机接口则无法避免因为异物植入而带来的一系列排异反应 , 所以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其特点与问题 。
杨云霞则认为 , 具体选用侵入式还是非侵入式 , 需要取决于其应用的场景 。 “我们把应用场景分为两类 , 一类是严肃医学 , 一个是消费场景 。 两种场景对于信号捕捉精准度的要求不同 , 人们对于损伤的接收程度也不同 , 所以还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标准进行考量 。 ”
出于更好的探索脑科学领域以及促进产业转化 , 红杉中国也于不久之前正式对外宣布了“红杉中国脑科学孵化中心”的正式启用 。 这一中心将专注在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终极疆域的“脑科学”这一细分领域 , 与科研院校和临床专家深度合作 , 打造国际领先的脑科学技术研究与产业孵化平台 , 加速走通技术产品商业化道路 , 为推动脑疾病的干预诊疗贡献力量 。
在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加速器的启用仪式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的一席话 , 揭示了脑科学当今发展的现状 。 蒲慕明院士表示:“脑科学是21世纪前沿科学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 但受限于其系统之复杂 , 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 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强 , 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向实用导向、应用导向而转化 。 ”
【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都关注的脑机接口,藏着怎样的未来】在更多的专业人士看来 , 脑机接口在医疗场景之中的应用 , 应当比其在消费型场景市场中的应用更值得期待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白皮书》就认为 , 至少在肢体运动障碍诊疗、意识与认知障碍诊疗、精神疾病诊疗、感觉缺陷诊疗、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诊疗等几个专业医疗场景中 , 脑机接口将拥有巨大的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