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意识”
马:您一直强调在学术上要有原创 , 要有突破 , 问题是什么叫“原创”?什么叫“突破”?
李:自然科学的范式(paradigm)转换需要经历常态科学发展的漫长过程 , 在这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原创”和“突破” , 只是层次、程度、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也如此 。爱因斯坦“突破”牛顿前 , 仍有许多大科学家;只身千古的莎士比亚外 , 仍有许多大文学家 。他们都有不同性质、不同成就的“原创”和“突破” 。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做出“范式的转换”或“伟大的突破”的 , 而任何增砖添瓦、补充改进、旧瓶新酒 , 都可以是“原创”和“突破” , 只是规模、意义、作用可能小一些 。但比那些蔑视一切、抹杀过去、空谈创造者 , 要有价值得多 。自己老摆出一副创造脸却并无创造 , 如鲁迅当年嘲笑过的“创造社”一样 。现在有些人还只是半个专家 , 还在路途上 , 就目空一切、骂倒一切 。古人叫轻狂 。所以我更赞赏的是那些踏踏实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贡献却并不张牙舞爪轻视别人的人 。
马:要“创造”是否就要摆脱“依附”?
李:非也 。我倒愿意为许多年轻或不年轻的学人所蔑视的“依附”说点话 。
我认为 , 任何真正的“创造”都不是变魔术似的无中生有 , 而恰恰必须“依附”在前人的成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包括最伟大的“创造”如爱因斯坦 , 也如此 。为求“原创”“突破”“创造” , 而不重视继承、依附、延续 , 天马行空 , 结果很可能不是前进 , 而是倒退 。这在经济、政治、文化、学术上 , 都有历史的先例 。
马:因此您很早就强调和重视“支援意识” 。
李:在八十年代与崔之元的一次对话中 , 我讲我承认方法是重要的 , 但思想的深刻在于其实际内容 。我同意林毓生的话 , 方法好比篮球规则 , 背得再熟还是不会打 。原创力一方面靠先天的领悟能力 , 一方面后天有一些范例可以学习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Personal Knowledge书中认为 , 思想时总要有所依凭 , 不是凭空乱想 , 这依凭就是“支援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 。个人只有在支援意识中潜移默化 , 才能逐步体会和领悟深刻的道理 。比如社会中奇理斯玛(charisma , 意为“魅力、感召力”)权威的存在 , 就可以为个人提供一种支援意识 , 使人的思想有所依凭 。库恩的范式概念很受波兰尼的影响 。一个人必须在范式中受到思维锻炼 , 才能提出正确的、有意义的新问题 , 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向来主张多翻译国外的重要学术著作 , 与其轻率地写作 , 不如严肃地翻译 。只有当一个社会文化中的支援意识深厚丰富起来之后 , 个人通过学习大师也就是奇理斯玛权威的著作 , 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使思想变得深刻 。
当然 , 创造需要知识 , 但知识却不等于创造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 我觉得从知识到力量 , 其中还需要某种转换 。就是说 , 要使知识(对象)变成力量(主体) , 需要有某种科学的选择、组织、建构、融化的工夫 , 这样才能将知识纳入你的智力结构 , 成为你的能力 , 符合你的需要而为你所自由驾驭 , 而不只是像机器那样被动地贮存 , 凭外在的指令输入输出而已 。要善于主动地选择、建构、运用知识 , 使合规律性的知识趋向于、接近于你的合目的性的意愿和创造 。我们不是玩赏知识 , 也不是为知识而知识 , 而是为创造而学知识 。
-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账号 绝地求生游戏号获得
- 自由之路 自由世界是什么意思
- 绝地求生m134重机枪图片 M134图片
- 亚马逊货件创建后可以修改吗?亚马逊有什么好处?
- dnf史诗之路2021 dnf新史诗之路
- 穿越拳皇世界 《拳皇之路》
- 科举之路 御前科举答题
- 作家成名之路 成名之路
- 创世之柱任务怎么完成 创世之柱任务怎么做
- 年兽位置在哪 年兽的位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