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走向海外,众筹仍是产品验证的第一站( 四 )


文章图片

△ Snapmaker 最新上线的 10W 高功率激光模组 , 强化了激光切割和雕刻能力 , 采用偏振分光镜合光技术 , 使其速度更快 , 质量更精细 , 支持材料更丰富 , 而自动对焦和摄像头一键预览功能能够带来更便捷的加工前体验 。
在经历两次众筹后 , Snapmaker 已经是一家相对成熟的公司 , 在 2021 年宣布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 , 新一轮融资也正在计划中 。 虽然这个阶段的「企业」希望把产品带给更多的人 , 影响更多的人 , 但当时的初创团队和早期 backer 仍是 Snapmaker 创立的基石 。
而有了两次众筹搭建的基础架构 , Snapmaker 在面临疫情和贸易战的双重挑战下 , 也能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支持做预判和备用方案 。 那些看重 Snapmaker 做事风格和技术能力的供应商 , 有望为他们带来更多合作 , 而这些合作基础也让 Snapmaker 能够更灵活地选择供应商 , 从而平衡不同的物流方式 。
胡桃科技的创始人兼 CEO 彭奕亨最早的众筹经历来自一款名为 SPECTRA 的电动智能滑板 。
2022 年走向海外,众筹仍是产品验证的第一站
文章图片
△ SPECTRA 滑板
现在 , 他的业务已经开始切入到不同品类产品的 DTC 出海服务 , 同时 , 他还担任 Kickstarter 官方大中华区战略顾问——并不是雇员 , 而更像是一名大使 。
彭奕亨认为 ,品牌创业者需要学会用新视角观察和思考用户价值、商业成果和产品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 这也成为他在主业之外做 Kickstarter 公益事业的主要驱动力 。
近日 , 彭奕亨联合前海孵化器 BayPower 组织了一场 Kickstarter 年终聚会 , 把一场线下活动当做一个产品来设计 , 整个过程让他兴奋不已 。
2022 年走向海外,众筹仍是产品验证的第一站
文章图片

在到场的 150 多人里 , 不乏有打着「前大疆」、「港科大」、「松山湖」标签的老朋友 , 还有不少来自不同国家在深圳创业的外国创业者 。 在摩天轮等前台标志性建筑的包围下 , 在星光点点的夜色映衬下 , 与会者开怀畅谈 。
在「开放麦」的分享环节 , 蚯比、峰米、PlusBot、KIRI、CINERA 等品牌代表讲述了他们的众筹经验和品牌出海计划 。 会场没有评委 , 大家平等且互相尊重 , 就像 Kickstarter 上的 Creator 和 Backer、产品品牌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一样 。
2021 年是 Kickstarter 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 实际上 , 自疫情后的 2020 年整个众筹业务就在增长 。 彭奕亨为我们总结了几个新的现象和趋势:
1、很多从众筹起家的品牌选择继续使用 Kickstarter 来发布新品 , 到了聚集势能、厚积薄发的时候了 。
比如户外储能电源品牌 EcoFlow 正浩创新 , 几乎每次新品都在 Kickstarter 上发布 , 每次的众筹成绩都打破自己的记录 , 今年这次更是打破了整个 Kickstarter 平台的全年记录 , 达到了 1200 万美金 。
2022 年走向海外,众筹仍是产品验证的第一站
文章图片

2、很多消费电子厂牌和强电商品牌(亚马逊)也在通过众筹的方式为自己的新品试水 , 然后逐步建立起自己对于海外线上营销和产品运营的全面认知 。
比如亚马逊上的宠物电子产品头部品牌 DogCare 逗爱 , 在出货总量已经达到 180 多万台的基础上 , 第一次尝试在 Kickstarter 上发布了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智能宠物电推剪产品 , 快速建立起了团队 DTC 运营的能力 。
2022 年走向海外,众筹仍是产品验证的第一站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