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启动,故宫参与实验室共建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初衷 , 是希望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 。
2021年12月21至22日 , 在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 , 由故宫博物院、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IESL-FORTH)联合主办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启动仪式”暨“2021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
“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启动,故宫参与实验室共建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
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精神 , 响应《“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推荐下 , 由故宫博物院与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联合申请 , 并获批建设的科学技术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旨在建设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的国际平台 。
作为依托单位 , 故宫博物院积极联络中希双方11家科研院所与文博机构共同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 , 并于共建启动仪式前就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议 。 会上 ,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代表故宫与中方共建单位签署了共建协议 ,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向在京的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
共建启动仪式采用“线下+线上”的形式进行 , 来自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领导 , 以及部分共建单位嘉宾出席了仪式 , 希方与中方京外嘉宾通过视频方式参会 ,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联合实验室主任赵国英主持了本次活动 。
“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启动,故宫参与实验室共建
文章图片

王旭东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代表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对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 , 以及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 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 紧密围绕中希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共性问题 ,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扩大多学科协同创新合作 , 在文物保护技术领域里产生出一批能解决实际问题、有行业前瞻性的科研成果 , 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共享 , 支撑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文博领域的贡献 。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故宫博物院与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前期的合作成果 , 并指出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希文物科技合作的开拓者、科研协作的实践者、以及友好关系的亲历者 , 要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人类科学和文明历史足迹的角度 , 酝酿联合研究方向与课题 。 并保持开放特征 , 构建合作网络 , 加强科研人员交流沟通 , 高质量地开展合作研究 , 推动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李蔚表示 , 联合实验室对支撑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发展、促进中希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 并希望联合实验室能够充分利用好两大文明古国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互补性 , 提升两国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 , 实现合作共赢 。 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优质的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样板 , 促进文化科技发展 。
“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启动,故宫参与实验室共建
文章图片

阿塔纳西奥斯·基里亚齐斯秘书长视频致辞
希腊政府研究与创新秘书处(GSRI)秘书长阿塔纳西奥斯·基里亚齐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 , 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尤为重要 。 希方将持续加强对文物保护研究的政府投入 , 提高公众意识 , 加强技术创新 , 并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在政策方面的协调 ,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交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