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四 )


与不修边幅的美国人杜威和绅士气派的英国人罗素相比 , 泰戈尔的到来 , 带有浓浓的人文气息 。
泰戈尔穿印度长袍 , 白发银须 , 飘飘洒洒 , 戴红色高帽 , 更显得仙风道骨 。他的声音高低抑扬 , 富有乐感 , 说到激动处 , 还会习惯性地握紧右手 , 放在胸前 , 非常有感召力 , 即使听不懂英语的人 , 也会受到感染 。
作为陪同和翻译的徐志摩则如影随形 。在中国的日日夜夜里 , 充满灵性的两人 , 一唱一和 , 说着最美的中文和英文 , 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 。

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文章插图

林徽因与徐志摩整日陪伴在泰戈尔旁边 , 做他的翻译 。各大报刊上还刊载了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的照片 , 并将他们誉为“松竹梅”岁寒三友 。
一踏上中国的领土 , 泰戈尔就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 , 我不知道什么缘故 , 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 , 我始终感觉 , 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 , 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
作为诗人 , 他无疑是魅力无穷的 。正如徐志摩致泰戈尔的信中所写:“这里几乎所有具影响力的杂志都登载有关你的文章 , 也有出特刊介绍的 。你的英文著作已大部分译成中文 , 有的还有一种以上的译本 。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作家 , 从来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心中 , 引起那么广泛真挚的兴趣 。也没有几个作家(连我们的古代圣贤也不例外)像你这样把生气勃勃和浩瀚无边的鼓舞力量赐给我们 。”
这些话难免夸张 , 但展现了泰戈尔在文艺青年中受欢迎的程度 。遗憾的是 , 彼时中国需要的并不是诗人 , 而是一服救国的灵丹妙药 。
回首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历史 , 可以把1924年春天看作一个转折点:在南方 , 国民党完成改组 ,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北方 , 直系军阀四分五裂 , 帝国主义趁势扩张 。如果说此前局面还在北京政府的控制范围内的话 , 那么 , 到了1924年 , 局面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
泰戈尔从英属殖民地来 , 自然理解中国人的想法 。临行前 , 他写信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 , 谈到心里的矛盾:“我要到中国去 , 以什么身份 , 我不知道 。是作为诗人呢?还是要带去好的忠告和健全的常识?”
13日 , 他在中国的第一次发言就开宗明义 , 强调此行的目的:“只不过是求道而来罢了 。好像是个敬香者 , 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 。”他还一再声明 , “我不是一个哲学家” , 人们只须作“诗人看待” 。
【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泰戈尔的资料有哪些

文章插图

泰戈尔在北京文化名人陪同下来到北海松坡图书馆 。
话虽如此说 , 但身在中国 , 不谈中国问题是不可能的 。在5天后的盛大欢迎会上 , 面对1200多各界名人 , 诗人改变了立场 , “不得不据实以告 , 说几句忠告”:“要晓得把一切精神的美牺牲了 , 去换得西方的所谓物质文明 , 是万万犯不着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