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机器人改变人类生活 冲击就业与婚姻模式( 二 )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中的第一条规定 ,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 。 但机器人无法为自己的存在造成的后果负责 , 这些必须由人类一力承担 , 机器人帮不上忙 。
影响就业市场
另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1月16日报道 , 机器人行业的进步在人类中普遍引发了矛盾的看法 。 一方面 , 技术被视为助力 , 但另一方面 , 机器及其能力也会引发一定的怀疑 。
这种不安全感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很多人认为机器人可以像在阿西莫夫小说中那样反抗并试图消灭人类 , 而是这些人认为自己的饭碗因机器人面临风险 。 这一点反映在西班牙科学技术基金会今年7月发布的一项宏观调查结果中 。 当被问及劳动力市场上机器人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收益比时 , 34%的人表示利大于弊 , 而53%的人持相反观点 , 双方各有理由 。
据世界经济论坛估计 , 随着机器人的加入 , 到2025年 , 工作自动化将消灭8500万个原有工作岗位 , 但反过来会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 。 抵消后多出1200万个岗位 , 这原则上看起来是好事 。 “问题在于 , 现在正在自动化的工作岗位所淘汰的劳动者 , 无法承担新出现的工作 。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教授塞嫩·巴罗解释说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 , 机器人队伍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继续壮大 。 这将迫使许多劳动者重塑自我 , 特别是那些从事的工作与工业或物流关系最紧密的人 , 这两个领域的工作最容易自动化 。
“最受影响的会是那些执行对生产过程影响很小的重复性任务(例如在工厂中运输零件)的人 。 ”西班牙电话公司旗下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和创新主管塞尔希奥·德洛斯桑托斯指出 。
构建共存系统
尽管如此 , 德洛斯桑托斯相信机器人的到来定将催生出一个平衡的共存生态系统 。 他解释说:“相比抢走我们的工作 , 机器人的出现更多地将迫使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自我培训 。 但影响这一愿景的不只是机器人技术 。 数字化已为我们所有人的工作岗位和自身能力带来了变化 。 ”
为了避免许多受“人工智能入侵”影响的人束手无策 , 持续在数字技能方面培训他们将非常重要 。 否则 , 那些被创造出来的工作就无法由最需要它们的人来承担 ,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 这些人不具备适应这些工作所必需的知识 。
塞嫩·巴罗还说:“培训 , 无论是在教育中心还是在公司开展 , 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再就业都至关重要 。 ”
一般来说 , 人们认为机器最多只会做物流或生产工作 , 但这种想法与现实相去甚远 。 塞嫩·巴罗举例说:“即使在像律师事务所这样的地方 , 他们也使用机器人来完成管理文件等工作 , 从而节省大量时间 。 ”
因此 , 尽管人工智能在很多工作中永远不会取代人类 , 但自动化的触角将触及各行各业 。 一些是在遥远的未来 , 另一些则已成为现实 。 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得适应这种新的工作生态系统 , 在其中或多或少需要与机器人共存 。
走向未知明天
此外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2月13日文章称 , 日本可以就美国、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子提供预览 , 除非这些国家采取有意义的措施 , 确保国家意义的衡量标准是其如何为公民创造有尊严的生活 。
日本内阁府提出“社会5.0”倡议 , 它对这个社会作出如下定义:“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 , 它通过一个把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高度整合的系统 , 对经济的进步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进行平衡 。 ”既定目标是让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做到以下这一点的国家:构建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过上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生活的社会” 。 该倡议还指出 , 将通过“把先进技术融入不同的行业和社会活动中以及培育能创造新价值的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