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穗病病症 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措施

一、表现症状
1、穗部受害形成黑粉包 , 外包有浅灰色薄膜 , 表皮破裂 , 黑粉散出 , 最后留下弯曲的穗轴 。有时候顶部有少数健全小穗 , 下部变黑粉 。大多数情况下 , 病株的主棒和分歧都抽出了穗 , 但有时分歧不受病原菌的危害而正常生长 。
2、茎部受害在田间不易见到 , 病部多发生在邻近穗轴的基部 , 孢子堆积成疱状和条纹状 , 灰黑色 。

小麦黑穗病病症 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措施

文章插图
3、叶片受损 , 症状多出现在叶片基部 , 其症状类似于茎部 , 发生也不多 。黑穗病原菌侵染小麦后 , 除外表现典型的症状外 , 其内部组织也发生了变化 , 使细胞变大 , 气孔变大 , 数量增加 , 叶肉围栏组织紧密 , 细胞变短 。
二、诱发病原
小麦散黑穗病原为黑粉菌 , 小麦散黑穗病分枝菌丝为单核 , 培育基上菌落性状不稳定 , 菌丝生长仅由原先菌丝细胞发生 。冬孢子球形到卵形 , 浅黄色到褐色 , 一半颜色暗 , 一半淡 , 表面有微刺 。孢子大小5-9微米 , 平均6.5-7微米 。冬孢子可以在水中和营养液中萌发 , 萌发的最低温度为5℃ , 最佳温度为20-25℃ , 最高为35℃ 。
1、越冬和传播:小麦散黑穗病的病的病原菌用休眠菌丝在种子胚内越冬 , 所以唯一的越冬方法是种子生病 。冬孢子只能在田里生存几周 , 过了冬天绝对不会感染 。田间 , 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冬孢子主要由风力传播 , 通过伸出或张开的雄蕊颖壳裂口侵入内部 。一般来说 , 冬孢子可以传播到距发病中心100米以外的地方 , 最远的客人可以传播到1000米以外 。传播远近与风速和气流运动有关 。
2、侵染:现在很多人认为小麦散黑穗病原菌侵入丝绸是直接从子房壁侵入的 。扬花和授粉期是病菌感染的最佳时期 。病菌冬孢子落入柱头、花柱、子房壁后 , 24小时萌发 , 先生菌丝生长 , 子房下部或种子冠毛基部 , 从子房壁表皮部直接侵入 , 通过珠子侵入珠心组织 , 进入种子基部 , 潜伏在胚胎部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8天左右 。病菌也可以从籽料背部侵入 , 从种皮、珠心、胡粉层侵入盾片 , 进入胚胎分生组织 。种子开始发芽时 , 潜伏在盾片和生长点的菌丝体 , 随着上胚轴的生长 , 侵入第一节和苗根茎节 , 最后进入穗部和其他分生组织 。
3、发病条件: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的轻重与前年扬花期间相对湿度的高低密切相关 。小麦抽穗后 , 田间气温经常在病原菌要求的适温范围内 , 湿度成为主导因素 。实验证明 , 相对湿度为56-85%时 , 人工接种后发病率达到91% , 干燥时(相对湿度11-30%) , 发病率为22% 。扬花期间湿度大致使次年发病率高的原因 , 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 , 一般英片的开放角度大 , 开放时间长 , 病原菌入侵的机会也多 。此外 , 在高湿度下 , 冬孢子发芽快 , 芽管长 。相反 , 在干燥的情况下 , 冬孢子发芽缓慢 , 芽管短 , 不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微风有利于孢子的传播 , 多雾或多雨 , 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入侵 。大雨容易将孢子浸入土中 , 失去感染机会 , 因此在扬花期下大雨的第二年发病较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