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体育行业的“体育大生意”曾撰文提到 , 健身镜厂商在研究市场后得出的用户画像显示 , 健身镜的目标用户应具备对运动感兴趣 , 去过健身房 , 花钱买过私教等多重要求 。 而逐层筛选下来 , 目前就仅剩下少数有健身习惯、经济状况较好的女性群体或许会考虑购买 。
未来可期吗
为了在“百镜大战”中抢得先机 , 健身镜公司们今年正在内容上发力 , 投入最多的FITURE , 组建了全明星教练团队 , 全年更新5000节课程 。 但从健身镜销量来看 , 无论是FITURE的破万用户 , 还是其他 , 目前的销量并不足以支撑开支 。
健身镜公司们期待的 , 是未来 。
国外有一个肉眼可见的未来 , 就是健身镜企业的先驱Mirror 。 这家公司于2020年6月被加拿大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以5亿美元价格收购 。 目前 , Lululemon在多家门店安装Mirror健身镜 。 根据Lululemon公布的数据 , 去年Mirror创造1.7亿美元收入 。
国外健身镜火爆 , 是因为疫情 , 国内火爆 , 也是如此 。 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 (SLG) 总经理、小度科技CEO景鲲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提到为什么要推出健身镜时说 , “疫情让很多原来的需求变成刚需 ,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什么样的时间点能撬动这样的需求 , 通过什么产品撬动把它变成刚需?”他认为 , 在家庭里运动和健身的健身镜 , 是符合大趋势构思下的产品 。 为了突出家庭感 , 百度健身镜里还有广场舞、太极 , 让全家健身 。
对于健身镜智商税的话题 , 乐刻运动创始人兼CEO韩伟也曾做过回答 , 他很明确的说 , 健身镜是不是智商税 , 要看它创造的用户价值有多高 , 如果高于用户付出的价值 , 它就不是智商税 , 反之那就是智商税 。 对于中国健身市场 , 他觉得是明显的高增长市场 , 而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也是很快的 。
尼尔森IQ公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众年均健身消费已达到5670元 , 环比增长近35% 。 据艾瑞咨询的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健身赛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 , 其中智能健身镜的年出货量将有望实现超164%的复合增长 。 与此同时,全球智能健身设备的出货量在未来5年内将达到2000万台以上,市场规模接近5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占据1/3上下份额 。
机构预测的前景非常美好 , 只是 , 回在当下 , 健身镜公司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