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形成“云智一体”的深厚技术积累
日前 , 刘捷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科学发展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 总结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 。 他认为 ,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先后经历了概念导入期、试点探索期、统筹推进期三个阶段 , 自2020年起正式迈入集成融合期 。
未来十年 , 智慧城市将迎来从智能化向智慧化发展 , 而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其实现的重要手段 。 在这其中 , “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 , 能够帮助城市实现智慧化地思考和决策 。
如今 , 包括腾讯、华为、阿里、百度四大巨头占据国内云计算绝大部分市场 , 并进一步布局智慧城市 。 在这其中 , 有些厂商的侧重点在数据汇聚与治理 , 有的侧重于摄像头与单点算法 , 而百度与其他厂商最大的不同在于——百度具备全栈AI能力 。
目前 , 百度智能云已形成“云智一体”的技术优势:即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 , 和以AI为引擎的智能化升级 。 整体来看 ,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沉淀 , 初步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法宝”:
一是基于互联网服务能力 , 整合搜索引擎、百度地图等百度系产品 , 为城市互联网服务提供大入口触达能力;
二是融合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 , 提供全量、智能、安全的城市数据处理能力 , 进一步释放城市数据要素价值;
三是基于自主昆仑芯片、深度学习算法、全行业知识图谱等国际领先的全栈 AI 能力 , 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城市级AI大生产平台 , 实现AI异构算力、多元算法的统一管理 , 满足城市各场景的AI使用;
四是基于飞桨开放平台、AI 人才培训服务、数据标注中心等构建的产业发展赋能体系 , 从技术、平台、应用、生态、人才培育全方位助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以百度飞桨平台为例 , 该平台被称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 , 目前能够与国际上Google、Facebook等公司旗下平台竞争 。
依托自身在上述领域的能力优势 , 百度智能云已形成了“1+1+4”智慧城市架构:
其中 , 第一个“1”代表新一代政务云 , 这是城市智慧升级的底座基础设施;第二个“1”表示具有强大感知能力、AI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城市大脑 , 这是城市之所以能够“智慧”的核心层 , 利用数据产生大量价值 , 帮助城市科学决策;“4”则指赋能城市洞察、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四大典型智慧化场景应用 。
“百度每天地图的访问次数是1300亿次 , 大量的调用使我们能够提供实时车辆交通的信息辅助城市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治理 。 ”刘捷介绍 , 通过百度城市大脑 “开放”架构 , 政府可以对多源多态数据进行智能化地采集和处理 , 应用AI能力和知识图谱能力对海量数据进一步挖掘 , 更好的沉淀业务知识 , 支撑科学决策 , 这也成为百度智能云的优势所在 。
值得一提的是 , 百度智能云对技术的追求并没有就此止步 。 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9月末 , 百度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超过1800件和500件 , 在国内均位居榜首 , 这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字底座支撑 。
助力地方经济 , 智慧城市下沉市场大有可为
近年来 ,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
据德勤统计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 , 2019年市场规模达10.5万亿元 。 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乐观预计 , 至2022年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 , 较2016年翻20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