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品牌效应是一副双刃剑 , 森海塞尔在塞子圈有大名鼎鼎的MX500系列为其支撑了极强的口碑 , 而高端头戴耳机也有HD600这样久负盛名的型号 , 这些型号的口碑支撑起了森海塞尔“好耳机”的口碑 。 但如果你买过森海塞尔的CX系列 , 你会知道这个系列的声音有多么不好听……而当IE系列诞生 , 似乎好口碑就一贯继承一般 , 大家都很看好这个高端的入耳监听系列 。
文章图片
有趣的是 , IE系列的耳机 , 确实总体听感比CX系列要好……我买过CX985 , 确实是不如IE80的……调音更加不均衡 , 高音亮刺 , 中音空洞 , 低音发糊 。 IE80虽然听起来更暖 , 但总体反而没有这么重的毛刺感 。
错误的品牌效应导致消费者盲目相信森海塞尔的高端产品 。 事实上我认为同期的舒尔、威士顿的3单元、4单元的动铁 , 比起森海的IE80要中性、均衡得多 。
圈子的环境 , 导致信息闭塞
文章图片
圈子很小 , 你玩的少的话 , 网上信息量再大 , 你自己的信息还是闭塞的 。 就跟最初说过的一样 , 你手头只有一副苹果自带的耳机 , 那你听IE80肯定是震撼的 , 如果你买过CX300之类的入门耳机 , 多对比IE80 , 你也肯定能发现IE80的提升 。 但这还远远不够 。 当你把同时期的SE530、UE TF10、音特美的ER4S、威士顿的W4、索尼的EX1000等耳机 , 在你熟悉的歌曲 , 熟悉的环境下反复对比 , 你才会觉得IE80的糟糕 。
国产耳机的崛起 , 让我们看清了所谓“经典”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其实当年我就入过HIFIMAN的RE272 , 非常的喜欢 , 但声音有点和水润靓丽的EX1000重合了 , 出掉了 , 非常后悔 。 RE262就是非常圆滑均衡的好塞子 , 但线材老化严重 , 没留着……那个时期的国产耳机我觉得素质就非常好 , 调音也有自己的理解 。
但当年高端 , 选择不多也是真的 。
多年之后 , 国产入耳式耳机可谓百花齐放 , 几百块的小耳机就带来优秀的动态、清晰的声音 , 不错的层次 , 彻底让我对当年的那些进口高价耳机认清 。 当然 , 这也是技术的迭代所致 , 但如今同价位下 , 我觉得国产的竞争力还是远超一些进口品牌的 。 但IE80S的时代 , 国产早已经百花齐放了 , 万家齐鸣了 , 居然还能靠口碑支撑 , 我真的是怀疑那些烧友的辨识能力 。 我觉得仅需要稍做对比 , 就能发现IE80S还是那个暖糊的声底 , 而这样品质的耳机 , 国产的一些品牌 , 恐怕200价位以内 , 就能做出超越它的声音……
总结:
这个圈子玩透的人真的不多 , 但确实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时间 , 金钱在里面 , 对比各种搭配 , 对比不同的曲风 。 尝试不同的品牌 , 尝试不同的价位 , 才能搞明白到底怎么获得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声音 。 而不是盲目听信品牌效应 , 以价取胜 。 “一分钱一分货” , 我觉得在HIFI圈其实是站得住脚的 , 前提你需要玩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