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二 )


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还令人有点意外的是 , 特斯拉在今年的 AI DAY 上 , 也发布了人型机器人 Bot 。 马斯克表示 , 未来它也可以用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上 , 可以学会驾车时的所有操作 。 不过显然 , 这还只是个概念 。
这里的问题在于 , 与仿生或工业机器人相比 , 汽车做到全自动化运行难度更大 , 不仅要做到更多类智能的集合 , 还要处理难以计数的 Corner case 。 不过 , 若能实现汽车的「机器人」化 , 也意味着将可以把驾驶员从如此复杂的工作中解脱 , 甚至还能通过 AI 提供更多服务 , 带来革命性的使用体验 。
【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而且 , 在解放驾驶员获得的价值之外 , 应用规模也是技术价值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 仅国内市场 , 2020 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达到 3.72 亿辆 , 市场需求远非其它方向可比 。
事实上 ,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并没有本质区别 , 汽车的动作就是机器人的动作 , 其感知、决策系统也与机器人如出一辙 , 仅是终端的执行机构有所差异 , 而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 , 也正是亚马逊 Astro、三星 Bot Handy 等诸多科技企业追求的方向之一 。
在 2021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 百度首次展出了未来汽车形态的概念产品「汽车机器人」 , 其能够通过三重能力服务于人:L5 级自动驾驶能力、多模交互能力 , 和自我学习能力 。
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目前 , 汽车机器人的路线也已逐渐得到业界共识 。 例如已经开启泰坦项目多年的苹果 CEO 库克曾提出「自动驾驶汽车是机器人 , 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言论 。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也曾表示:「未来汽车将是『轮式机器人』 , 不仅会开车 , 还会学习、会交互 , 有个性 , 有悟性 。 」
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
如果打消机器人等于仿生体的刻板印象 , 就会发现汽车机器人并非突然被提出 。 已出现较长时间的 ADAS 系统、语音识别等配置 , 都可以被视作向机器人发展的迹象 , 只是能力还不够强 。
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去年 10 月 ,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 Waymo 宣布将在凤凰城菲尼克斯向公众开放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通过单车智能做到无人自动驾驶 , 实现汽车机器人最重要的基础功能之一无人驾驶 。
但是 , 「自动驾驶」只是汽车机器人的基本功能 , 如果是单纯认路、会跑的 Robotaxi , 也未必就是「机器人」的最终形态 。
在「汽车机器人」的概念刚被提出时 , 许多人将其与高度自动驾驶直接关联 。 但要知道的事 , 自动驾驶只是其中一个属性 , 而机器人可拓展的功能 , 是在解放双手之后的无限场景的扩充 , 而这也正是百度所提出的汽车机器人连接技术与场景 。
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不难发现的是 , 许多种类的机器人研发思路 , 都指向了「类人化」、「场景化」 。 因为只有更懂人类、更会共情、更擅长学习的机器人 , 才能拓展到更多场景 , 进而才能真正解决出行当中的刚需、痛点和高频问题 。
例如 , 特斯拉今年发布的 Tesla Bot 是由 FSD 车载计算机和视觉感知系统 , 以及 40 个微型电机组成 , 明明打上了一系列汽车软硬件的标签 , 却是人形的呈现方式 。 比起它究竟能做到什么 , 我们看到的更多还是从「交通工具」拓展到懂得陪伴、交流的出行伙伴 。 就像李彦宏所说的 , 汽车机器人除了会自动驾驶 , 更要成为贴心的智能助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