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帆布袋、书签、杯子,博物馆文创还能做什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赋能文博创新( 二 )


随后 , 在今天的峰会上 , 正式宣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第一批九家理事单位名单 , 分别是:成都传媒集团、保利文化、洲明科技、南海数据、新维畅想、欧特克中国、四川博物院、九九互娱数字文化、青旅智库 。 联盟代表们齐聚台上 , 在装置艺术中 , 共同启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成立 。
破解博物馆文创百元小礼品疯狂内卷
这是一个文化自信、国潮崛起以及博物馆文创大发展的时代 。
北京与子匠科技有限公司CEO焦正道分享的数据显示 , 自2013年以来 , 我国文创的人均消费一直保持着十个点以上的增长 , 一个个博物馆IP迅速出圈、成为网红 。
而在焦正道看来 , 如此漂亮的数据下 , 也隐藏着一些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 “仅仅在电商渠道 , 我们目前在售的应该是有1861款文创产品 , 销量占到前100的 , 故宫就有70% , 我国有五千五百多家博物馆 , 故宫无疑已经成为了超级IP , 那剩下的5000多家博物馆怎么办?故宫模式可以复制吗?另外 , 对于用户来讲 , 博物馆文创依旧没有摆脱小商品的印象 , 大家可以看到半数的文创产品 , 都是百元以内的小礼品 , 帆布袋、杯子、书签、便签……疯狂内卷 。 ”
焦正道认为 , 博物馆藏品、历史文物与数字收藏、数字资产有着天然的契合 。 “比如 , 可以用区块链等数字化相关技术 , 把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重塑 , 形成一件件数字藏品 。 再通过盲盒的方式发售给用户 。 用户凑齐了对应的数字碎片 , 就可以合成属于他的完整的数字收藏品 。 ”
不仅是文博的传播 , 数字化手段在文物保护上还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在本次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 , 敦煌研究院院属企业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磊表示 , “最早的时候 , 大家认为文物保护只是文物本体的保护和修复 。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 , 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 , 初衷是让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 因为莫高窟是不可移动的 , 如果不对洞窟内的文物进行完整的数据记录 , 可能若干年后有些信息就没有了 。 ”
数字科技的出现延续了敦煌的生命 , 也将不可移动的莫高窟移动化的呈现在公众面前 。 通过数据资源 , 敦煌研究院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数字化展览 。
具体到文物运输、馆藏搬迁、文物包装、海外回流等细分环节 , 数字技术也在潜移默化中为文物保驾护航 。
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林分享的案例中提到 , 运输数字化能对车辆安全和文物安全进行重点监测 。 “在一次文物运输中 , 我们在文物运输车上安装了8个摄像头 , 在车厢内进行恒温恒湿监测;利用大数据对车辆进行实时管理 , 实现车辆和人员的就近管理 , 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 另外 , 贴在文物包装箱上的跟货系统 , 能对文物进行精密检测 , 如遇碰撞、跌落、翻倒、急刹车等情况会及时反馈 。 ”
【除了帆布袋、书签、杯子,博物馆文创还能做什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赋能文博创新】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