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粉丝怎么啦?沉迷直播“特权”走上犯罪道路( 二 )

  论坛版主侯某是直接上阵骗粉丝钱财 , 而微博“大V”高某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骗子发布诈骗信息 , 当起了诈骗犯罪的“推手” 。

  高某是个“90后” , 一直怀揣创业梦 , 渴望发家致富 。 大二那年 , 他做起了微商 , 但生意并不理想 。 为吸引客户 , 他花钱请“微博大V”帮忙推广 。 经过“大V”的一番推广 , 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何不自己当‘大V’ , 自己给微商店铺推广呢?”尝到甜头的高某开始注册微博、构思靓丽的昵称、购买僵尸粉、找“大V”帮带……经过一番操作 , 高某的两个微博号分别收获了几十万粉丝 , 不少商家主动找他推广 , 甚至有人私信向他买号 。 同时 , 一些诈骗广告商也找上了高某 , 开出每条1000元、存留50分钟的诱惑条件 , 让其帮忙发布诈骗类信息 。

  “我觉得被骗的人不会太多 , 而且金额也不大 。 广告的价格比较高 , 挂的时间较短 , 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利 。 ”就这样 , 高某怀着侥幸心理 , 先后10余次帮助不法分子发布诈骗广告 , 使得不少粉丝上当受骗 。 小木就是被骗粉丝之一 , 因深信高某推送的兼职广告 , 被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骗取了10万余元 。

  高某最终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 缓刑一年 , 并处罚金1万元 。

  加强平台管理、严打网络犯罪 , 粉丝也要留几分清醒

  为什么粉丝们会不惜钱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肖某诈骗案的承办检察官李东山认为 , “空虚、寂寞、独身是一些直播平台玩家的主要特点 ,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 , 就希望通过在虚拟世界包装自己 , 赢得更多关注 。 这可能是他们沉迷于直播平台的重要原因 。 ”正如被告人肖某交代的:“直播间的小姐姐们 , 长得又美 , 声音又好听 , 给她们刷礼物的时候 , 她们还会跟我说话 。 ”李东山建议粉丝追星要理性 , 而直播平台也应当加强监管 , 坚守行业底线 , 严格依法依规经营;此外 ,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探索建立用户实名制和主播黑名单制度 , 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的审核、监管制度和对违法有害内容的查处措施 。

  而对网络博主、“大V”利用影响力“乱带节奏” , 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 贾某故意杀人、放火案的承办检察官朱媛媛认为 ,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 每一名网络用户尤其是“大V”应对自己发布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 。 她建议社交平台应该建立发言审核机制 , 对“大V”发布的广告类文案进行重点审核 , 严格限制并全天候监测 。 高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的承办人袁灿华建议 , 建立营销号广告分析大数据平台 , 强化对“粉丝经济”中欺诈行为的研判 , 并为被害人提供清晰明确的举报、维权路径;司法机关、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 , 加大网络犯罪打击力度 。

  侯某合同诈骗案承办人孙兴峰认为 , 遏制网络犯罪 , 司法机关、网信等部门必须重拳出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 他建议公安机关强化利用大数据对犯罪信息的筛选研判 , 并积极强化与网信、金融监管、检察、法院等单位的工作协作 , 提升打击精准度 。 在重拳出击的同时 , 要注重事前预防 , 加强以案释法 , 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防范网络犯罪的知识 。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陈一认为 , 粉丝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参与“打赏”活动 , 但是板子不能都打在青少年身上 , 网络平台和某些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推手”“诱饵”和“教唆”的角色 。 他建议 , 可对直播平台、主播采用积分制管理 , 进行全程式、伴随式管理 , 压实平台方责任 , 引导其打造正能量“网红” 。

  卢志坚 李沁娟 朱文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