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风水口诀 山上风水必背口诀( 三 )


这样用了以后会怎样?比如长在山的南侧的树上多枝干,就会有很多节,所以你看到庙里南边的柱子上会有很多节 。
法隆寺是飞鸟时期的建筑,药师寺是白凤时期的 。它们都是按照这个口诀建造的,所以堂和塔的正南侧用的就是多节的树材 。相反地,北侧就完全没有 。去看看药师寺东塔柱子的南侧,上边真应了“一间六节”的说法,也就是在一个大约两平方米的面积中要有六七个树节 。法隆寺的中门也一样,南侧有很多树节,北侧就几乎没有 。
这样的智慧让古老的建筑能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 。我从昭和九年(1934年)参与法隆寺的解体大维修,前后经历了近二十年 。这是自它建造以来进行的第一次解体大维修 。那时候同时进行的还有对室町时期建筑的解体维修 。室町时期的建筑才六百年,就已经损坏得需要解体维修了 。
室町时期使用的都是没有树节的看上去很漂亮的树材,工也做得很仔细,但是才撑了六百年 。他们忘了工匠口诀 。他们用的树材连飞鸟时期耐用年数的一半都没达到 。口诀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
从山腰间到山顶的树材应该用于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里生长的树木沐浴了充足的阳光,因此长得很结实,尤其是山顶上的树,不仅沐浴了充足的阳光,同时,风吹日晒、雨雪吹打让它们生长得木质坚硬、癖性强烈 。这种性格强烈的树材最适合用在柱子、横梁这样支撑整个建筑的部位 。这个口诀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 。
长在山谷地段的树,水分和养分都很充足,在这种地方光照风力都不足,树能顺利地成长,但是相反地,这种顺利成长没有癖性的树也不会太强壮 。因此它们只能用来做装饰用的材料,比如用来装饰天井、屋顶的围栏,等等 。
从前的人对山里的树,对它们的性质观察得真仔细 。跟现在的木匠说这些,他们完全不理解 。虽然时代进步了,智慧未必也跟着增长 。现在的人说不定还不如从前的人有智慧 。
堂塔的木构不按寸法而要按树的癖性构建
这个口诀是说,虽然建造堂塔,按照寸法来搭建木构造是很重要的,但是比寸法还要重要的是按照树木的癖性来构建 。
关于树木的癖性,我之前也说到了,把扭向右边使劲往左复原的树材,和扭向左边使劲往右复原的树材放在一起构建的话,木材之间的癖性会相互受到影响,从而使建筑本身免除倾斜的担忧 。如果不了解这个特性,选用的都是偏右扭曲的树材,那么整个建筑就会往右倾斜 。这是不可以的 。正因此,口诀告诉我们要去买一座山的树材,要亲自去山里看树材 。
在对法隆寺的五重塔和大雄宝殿进行解体大维修的时候,特别能感觉到当时的匠人们严格地遵守了这个口诀 。真了不起 。正因为他们严格地遵守了“按树的癖性构建”这条,才使法隆寺历经一千三百年都毫无倾斜 。五重塔的檐端至今仍保持在笔直的一条线上 。
现在的木匠对寸法倒算得清楚,却从不关心树材的癖性 。仅仅是按照寸法构建的话,只要是木匠,谁都能做好 。仅一时地遵循寸法建造的堂塔不可能持久 。这个,如果是有经验的木匠,他应该很清楚的 。
建筑也是要在自然中长期地经风雪耐日晒的 。忘记了树的癖性建造的木构建筑不能成为真正的木构建筑 。作为木构建筑它太弱,立刻就会显现出树木的癖性,甚至整个建筑很快就会倾斜 。这怎么可以?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连本应该能保持的年数的一半都不可能达到 。我们作为木匠,就是要了解树的性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癖性,让它成为尽可能耐久的建筑,否则我们就是浪费了大自然的生命,甚至如果因为它们有癖性而放弃使用它们的话,那就更不可饶恕了 。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癖性的树材也应该有它发挥力量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