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爹,性格却大不同,《庆余年》3位皇子的结局早已注定?( 三 )

从情感的层面庆帝应该是最爱叶轻眉的 , 可他对这个女子也很忌惮 , 这种感情也延续到了范闲身上 。

庆帝初见范闲时 , 躲在一旁偷看儿子 , 他脸上紧张又快乐的神情暴露了他对范闲的喜爱 。

他评价范闲用的是“脸皮厚” , 这其实也是一种夸赞 。

想必在庆帝心中 , 男人必须脸皮够厚、心够黑 , 方能成就一番霸业 。

即便庆帝再喜欢范闲 , 他也只想把范闲当鱼饵 , 但他没料到的是 , 范闲比他想的更有远见 。

在庆帝看来 , 爱书的女人只能远远地欣赏 , 和她们偶尔谈谈诗情还好 , 真要是天天沉浸于其中 , 那他的帝位便恐怕保不住了 。

淑贵妃与庆帝的关系就是这样 , 庆帝对她一直比较冷淡 , 所以对二皇子自然也就亲近不起来 。

庆帝评价二皇子:“从小就没个吃相 , 到现在也是 。 ”

庆帝用二皇子当太子的磨刀石 , 一直在挑唆二皇子与太子明争暗斗 ,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他这个父皇也从未把二皇子放在眼里过 。

太子在庆帝看来是最佳的皇帝人选 , 太子仁厚 , 这样的性格最适合守业 。

庆帝评价太子是木头 , 这看似是在贬低太子 , 实则是一种带着审视目光的喜爱 , 因为太子的“木”也正是庆帝看中的一点 。

可最终太子却恋上长公主 , 庆帝利用长公主 , 长公主又利用太子 , 这个局中局也毁掉了庆帝赐予太子的前程 。

当然 , 这些仅仅是原著中的细节 , 剧版的《庆余年》究竟会有如何走向 , 我们尚不可知 。

《庆余年》中庆帝的三个儿子的不同命运让我们领悟到 , 除了庆帝的“诈尸式教育”外 , 他们的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 尤其是母亲的智商和情商 , 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起了决定性因素 。

最聪明的范闲拥有开挂的人生 , 自然是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大赢家 , 藏得最深的二皇子最终还是成了悲剧 , 而最傻最天真的太子却因爱生痴、因痴舍命 。

这样的结局 , 似乎从一开始 , 就早已注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