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碧桂园全力布局机器人新赛道
可自由转场的建废制砖车 , 仅揭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体系的一角 。 在博智林总部大楼的一面墙上 , 齐刷刷挂满了博智林研发的专利认证 。 据介绍 , 截至2021年11月底 , 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逾3461项 , 获授权逾1640项 , 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
布局机器人赛道 , 是社会、行业大势所趋 , 也是碧桂园掌舵人高瞻远瞩所致 。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 但当前传统建筑业正面临诸多制约 , 如落后的施工手段和方式、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 , 导致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凸显 。 这种背景下 , 数字化转型 , 发展智能化的建造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在碧桂园主席杨国强看来:“机器人会颠覆传统的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 , 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 ”
【助推低碳智能建造 博智林机器人显大神通】2018年 , 碧桂园正式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开启智能建造研发之路 。 自此之后 , 该公司开始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以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 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 。 仅用两年半的时间 , 博智林就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 , 并进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规划及实践 , 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 。
今年2月初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 , 确定全国七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 , 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 。 这是碧桂园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 , 也是目前国内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 据了解 , 凤桐花园项目现已开展了建筑机器人应用的多项试点 。 2021年7月28日 , 凤桐花园项目“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两项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
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 ,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趋势中 , 建筑业可藉高科技机器人赋能 , 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 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大量推广与实地运用 , 也提高了碧桂园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成效 。 截至2020年末 , 碧桂园新增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已达到64个(已获取国家绿建标准认证的项目达46个) , 总量由2019年末的872个增加至936个 。
相关资讯
三年研发十八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应用
从2018年开始进入机器人产业 , 博智林就开足了马力 。 截至2021年11月底 , 博智林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 , 服务覆盖25个省份近280个项目;累计交付逾600台 , 累计应用施工面积逾550万平方米(包括外部合作项目) 。 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 , 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 , 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
在质量和效率方面 , 由于机器作业的稳定性与误差小 , 机器人的施工质量相比人工质量有较大提升 。 例如测量机器人 , 根据工程应用测试工效为人工的2到3倍 , 测量精度在±1mm内 , 作业效率与测量准确率优于人工 。 混凝土施工机器人产品线由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及地面整平、地面抹平、地库抹光机器人组合而成 , 通过联动施工 , 整个混凝土施工班组人员可由传统的12人减少至8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