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现领跨年演讲:房地产正经历边缘革命,“3+6”城市圈是未来主战场


过去40年 , 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超过9% , 人均GDP提升60倍 。 但空·白研究院创始人杨现领在12月27日的个人跨年演讲《大居住领域的“边缘革命”》中判断 , 在经济发展规律下 , 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 未来数年将进入下行周期 , 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而“繁荣本身蕴含着衰退的种子 , 衰退是人类社会和企业不断进步的底层动力 。 ”

\n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 ,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会怎么走?杨现领认为 , 过去10年房地产的繁荣是杠杆推动的 , 但由于目前宏观环境处于下行阶段 , 势必会导致房地产行业进一步下行 。 受此影响 , 房地产市场从高杠杆到高房价的循环被切断 。

\n

从大环境上看 , 不要寄望于政策放松 , “房住不炒”和“三稳”是调控的主旋律 。 同时对于全体从业者来说 , 房价不涨 , 才是对所有行业参与者的最大保护 。 其次 , 城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 “3+6”城市圈格局将是未来的主战场 。

\n

环北京、环上海、环广深三大城市圈的人口占比只有6%-7% , 但是它们的房地产交易额总和占比接近20% , 未来的商业布局不是安全传统的一、二、三、四线来定义 , 而是按照环城市圈逻辑进行 , 核心指标有两个:一是它的人口是不是净流入 , 二是它和中心城市的距离是否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通勤范围内 。 此外 , 人均GDP和中心城市之间有没有收敛趋势 , 也会影响到城市圈的市场购买力和前景 。

\n

杨现领判断 , 行业由增量主导的单极时代 , 将迈向存量主导的、多极力量博弈的大居住时代 , 并且大居住领域将会形成30万亿的交易和服务市场 。 期间 , 新房市场在总量上进入下行周期 , 二手房迎来“房多客少”周期 , 可售库存供给增加 , 去化周期拉长 。

\n

但是大居住领域的“黄金时代”并没有结束 , 只是形式却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过去是增量开发的黄金时代 , 那么未来则是流通的黄金时代 。

\n

在目前阶段 , 大居住领域发生了最深刻的变化是以“交易能力”为中心的产业链重构 , 有的角色从舞台中心淡出 , 有的角色则从边缘走向中心 。 边缘革命的核心就是产业话语权的转移与交接 , 一批新物种和旧物种之间的博弈 。 在这个过程中 , 包括开发商、代理、中介、租赁/长租公寓、物业、装修、房产互联网、房产金融等在内的多元角色 , 将一同争夺行业话语权 。 其中 , 中介作为边缘角色将快速崛起 , 比如贝壳 。

\n

对于渠道和开发商之间的关系转换 , 杨现领认为 , 其本质是在房地产行业内 , 以中介为代表的交易渠道将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 因为贝壳通过供给整合变得距离C端更近 。

\n

相比传统中介 , 贝壳找房还重新整合了与大B或品牌之间的关系 , 用交换关系替代了流量导流和简单的赋能关系 , 大B让出一部分所有权和经营权 , 获得相应的资源或利益 。 在多家委托、经纪人没有行业合作基础的背景下 , 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行业性交易平台 , 贝壳的理论逻辑是市场公司化 , 本质是一个公司 , 只有如此 , 才能最大化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 , 建立合作的规则 。 然而 , 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交换” , 而非赋能 , 贝壳冷启动的前提是链家首先打开 , 其它品牌和经纪人才可能进来 。

\n

杨现领认为 , 房地产行业的本次改变先从中介行业开启 , 未来会有五点可以预期的变化:

\n \n

不要低估规模的力量、不要低估本地化的力量 , 小城市 , 也可以成长出大中介;

\n

不要高估线上的流量价值 , 线上已成红海 , 线下的挖掘却远远不够 , 线下服务所形成的口碑才是更可持续的长期壁垒;

\n

不要低估门店的价值 , 门店的价值远远没有被释放;

\n

不要低估组织的力量 , 去打造最优秀、生生不息的组织;

\n

行业的终极使命是提升经纪人的预期寿命 , 把经纪人拉出贫穷陷阱 , 关键是改变经纪人对未来的预期 。

\n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