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计算

三伏天主要分有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种,通常来说,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夏至后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出伏 。  
其中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年份会出现三伏天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40天的情况 。  
  
【三伏天怎么计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