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中医故事盗汗6年,只因阳气太少睡觉爱出汗的人,请你看一看
文章插图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配伍,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景岳全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说一个早年听来的医案。
这个医案十分典型,让我对盗汗这个事儿,有了全新的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当时是43岁。他自述,从37岁那年开始,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尤其是到了下半夜,汗出得特别多,衣服都会湿透。有时候连被子和褥子都会湿。
文章插图
醒来之后,他就会感觉到明显的乏力、困倦,全身发凉。
到了白天,别的还好,只是心中悸动,时不时会发慌。
针对这个问题,他也求过不少中医。但用过药物之后,收效不明显。
后来,他碰上了这么一位中医师。刻诊,见太淡苔薄白,脉沉细,面色苍白之后,说了一句话:“多亏你早来了。再晚几年,你都快被湿气给淹了”!
患者听了一头雾水。
【 阳气|中医故事盗汗6年,只因阳气太少睡觉爱出汗的人,请你看一看】随即,医师写了一个配伍:制附片、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生姜4片。水煎服。其中,附子先煎1小时。
结果,这个人药用4剂之后,盗汗竟然完全止住。六年来的顽疾,一朝获愈,患者兴奋不已。此后,在原方基础上稍微加减变化,再用10剂,病情痊愈。随访2年未曾复发。
这个案例,是我早年在参加经方学习班的时候听到的。故事的本来面貌,比我说的要复杂曲折。我这不过是提纲挈领,大致地说说。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在于肾阳不足,寒湿内积。
怎么知道他阳虚?很明显啊——脉象沉细,舌苔薄白,面色惨白,四肢不温,身体倦怠。这样的人,体内往往就有寒湿之气。为什么?因为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啊。我们体内水液的代谢,离不开阳气这个发动机啊。湿为阴邪,得阳则化。
那这个状态下,他为什么会盗汗呢?
一方面,阳气亏虚,体表的阳卫之气也就不足。晚上睡觉,体表卫气更为虚弱,无法固护肌表,所以体内津液化汗而出。另一方面,体内寒湿之气太重,到了晚上更重。它总得有地方排吧?所以,就选择了“鬼门”,即我们的毛孔,趁卫气不固的时候就溜出来了。
这就是来龙去脉。
怎么应对呢?你看,上文我提到的配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真武汤。真武汤就是温阳利水的一个配伍。附子温补脾肾之阳。生姜、白术、茯苓燥湿利水,健脾温中。白芍在这里头,一方面能配合利水,一方面制约附子、白术的温燥之性。这就是基本意图。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中医真是妙啊!
文章插图
其实,我跟你讲,一点都不稀奇。中医所谓的这些阳气、湿气等等,都是在科学不发达年代里,对疾病的最初级,最质朴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它不意味着落后,有的时候还很实用。比如说上文提到的盗汗,可能现代医学就觉得棘手。中医用质朴的眼光一看,就认为是阳气虚弱,水湿不化。这就是两种不同思路的差别。我们作为中国人,有中医这一套思维,是应该值得庆幸的事儿。
我把这说出来,希望深受夜间盗汗困扰的朋友,能仔细想一想,学一学。但是,你要是想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因为我说了,它针对阳虚。你要是阴虚火旺(这是盗汗更为普遍的病因)用这个办法,那就坏了。而且,文中的附子是有毒的,用起来有讲究。
- 中医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养生调理 阴虚和阳虚同时存在吃什么药
- 中医是如何治疗传染病的 八个偏方治好尿毒症
- 满江红|电影《满江红》全阵容官宣 《满江红》讲述了什么故事
- 中医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差别在哪里 华夏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怎么样
- 中医也无法根治糖尿病吗 糖尿病如何治疗哪种好用
- 中医祛斑的方法 桃红四物汤泡水的味道
- 吃中药和西药的同时可以吃保健品吗 高血压中医分型及用药
- 人们应该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吗 中医饮食养生保健知识
- 你平时是怎么利用中医知识在家给自己调理身体的 熏蒸能去湿气吗
- 中医也无法根治糖尿病吗 糖尿病断根秘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